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德为母亲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八年级语文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
同学们,有一位巨著累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是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八年级语文上册8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
居里夫人是一位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和丈夫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致富,但他们却放弃申请专利,毫无保留地将科研成果公之于众,造福全人类。今天,让我们通过《美丽的颜色》这篇传记来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八年级语文上册9美丽的颜色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和有关镭的知识。2.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和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
你认为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是的,“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壮观瑰丽的三峡风光。八年级语文上册10三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3.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素养)知识备查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
天的清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争相借景抒怀——寄情山水则生绵绵情思,抬头望月则发无限感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短文,借山水、明月感受两位古人心灵的律动。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二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重点)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
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到这浙里江,的挥富毫春泼江墨久,负留盛下名了,许唐多代壮许丽多的大诗诗作人,都后慕人名把来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成才状元成才路状元路路状元成才路成才成才路状元状元成才状元路成才状元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领略唐诗的风采。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感受诗人们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难点)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知识备查文学常识律诗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重点)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
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聆听两位作家是怎么说的。八年级语文上册16散文二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品味文章...
你喜欢雨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描述家乡的雨,你会如何回答呢?今天,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感受昆明的雨吧。八年级语文上册17昆明的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重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难点)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素养)知识备查作者...
桥梁专家茅以昇从科学的角度风趣地解释了“桥”的含义——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身直跨大河两岸,从不同形态展示着它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欣赏茅以昇笔下的中国石拱桥的美吧!八年级语文上册18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其读音和词义。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重点)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掌握本文的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八年级语文上册19苏州园林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2.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重点)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难点)4.了解我国...
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唐朝诗人虞世南写的一首题为《蝉》的诗。蝉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昆虫,但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可能并不了解。今天,我们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小生命吧!八年级语文上册20蝉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地工作的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重点)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文语...
说说图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场景。你认为这个场景发生在哪个朝代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跟随作者一起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领略宋朝的繁华生活。八年级语文上册21梦回繁华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顺序和方法。(难点)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素养)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
汉代名将辈出,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奇袭匈奴的卫青,“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飞将军李广今天,我们来学习汉朝的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周亚夫的故事。八年级语文上册24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重点)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3.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认识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素养)...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23海底世界【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
20肥皂泡【教材分析】《肥皂泡》这篇课文反映了作者冰心童年时代的有趣生活。本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顺序构建文章,结构清晰。而且文章通俗易懂,用词准确、精美。但由于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易理解,抓住一些关键词句理解文本,这将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三年半的学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引导...
18童年的水墨画【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趣味故事会,主要安排大家来讲讲有趣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聆听,掌握听故事的要领;学习怎样通过语气、表情的变化,以及适当的手势等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另外,通过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感受到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力和表现力及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学情分析】同学们经过两个学年的课外阅读,积累了许多的故事,对故事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