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考点】2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考点】Y4:史料...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考点】2J: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春秋战...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7...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考点】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重点了解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小农经...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要了解掌握西周建立时期的周王直接统治区域和都城。【解答】本题以西周...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菁优网版权所...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4#215;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