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考点】33:儒家思想的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
2017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
2016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3L:《诗经》和楚辞.菁优网版权所有...
2015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4分)“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要求掌握史学常识中的言必有据、论从史...
2014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读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考点】3L:《诗经》和楚辞.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考查百家争鸣中儒家代表作以及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考查楚辞的相关知识,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地区④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区,①是指燕...
2013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B.秦C.汉D.唐A.周【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碑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
2012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A.不事生产【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人主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
2011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4分)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分)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
2010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回答第12、13题。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
200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8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1、2题。1.如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北京孔庙(见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B.都在关中地区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答案】D【点拨】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但是考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来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源:Z+xx+k.Co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来源:学科网]m]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没有实...
2013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如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B.安徽农业生产规模与产值较高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数...
【总评】:本套试题图文并茂,考查面广,对认知、理解、归纳、概括、论证等不同能力层次的考查较为全面。但未涉及对中国近现代思想科技文化、世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考查。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答案】:C【解析】:按照中国古代书法常识,A项为隶书;B项为楷书;D项为草书...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一、选择题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A.公共墓地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期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情况,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进行正确解读。【解答】商周“贝币”与铁无...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