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第二课时一、填写完整。青青(),()待日晞。()布德泽,万物()。常恐(),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1(),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参考答案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2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内容,然后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交流课文是如何安排内容主次的,回顾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2.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内容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3.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说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习作内容的详略,突出重点的。【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熟...
1《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是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是学生培养语感,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
创新教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腊八粥、感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教学的“馋”。要求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重点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馋”。难点2.说说...
课题腊八粥课型精读课文授时课间2课时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搅和、可靠、猜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教学的形象特点。目标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5....
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1.本文的作者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説《》《》、散文集《》等。2.给多音字注音。(1)蕃蕃咽()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2)球场遇到劲()敌,反倒使他干劲()更足了。(3)他圈()十亩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养牛群。(4)塞()外并不闭塞()。3.看拼音写汉字。(1)我最喜欢吃糖炒lì()子。(2)她把那丝chóu()般的秀发扎起来,开始喝妈妈为她熬的浓chóu()的粥。(3)杯z...
课题藏戏授课1课时课型略读课文时间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教学2.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目标点。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教学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重点教学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难点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一、揭题谈话,引入新...
创新教案《藏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梅花魂》教学反思《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一、教学效果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
一、辨字组词。4梅花魂课时练第一课时侨()缕()甚(楼()绢()其())涓(骄())梳()衰()稠()眷()流()哀()绸()着()二、选字填空。竟竞境(1)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智力()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凉飕飕的。(5)保护环(),人人有责。三...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有两个地方处理得比较好:1.因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在导入中回扣课文,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为本活动作了铺垫。2.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掌握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有一个地方处理得不到位:有些孩子注意力好分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注意倾听。因为小组较多,所以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1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那一刻,我长大了》是语文第十册习作一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实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关注学生习作能...
3月是故乡明【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不少生字较为复杂,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如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旖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等词语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关注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课文以“月”为线索,写了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内容。梳理“童年趣事”这部分时,...
4梅花魂课题梅花魂课型略读课文授课2课时教学时间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教学重点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教学难点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教学目标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导入压”的品格...
1古诗三首课时练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也傍学种瓜。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2.①①1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
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说教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
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
小学质量监测成绩分析表2022年2月16日班级五年级学科语文任课教师参考人数235总分25271.9平均分107.54最高分119最低分75及格人数235及格率100%优秀人数219优秀率93%试题分析: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明显,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习成绩作部分。突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成绩对比:五个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差距很小,优秀率3班的最...
小学质量监测成绩分析表2022年2月16日班级三年级学科语文任课教师参考人数151总分110平均分97.85最高分109.5最低分10及格人数147及格率97%优秀人数114优秀率75%试题分析:本次期末测试卷总分为110分,题目难易适中,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测试,基础知识部分掌握较好,但是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主要因平时积累、训练的力度不够。作文时审题不认真,部分同学把冬天成绩的景色写成了其他。分析成绩对比:本年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