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巴以冲突”突然剧烈爆发,是一种不祥之兆

栏目:新闻头条作者:过河卒子and与非门发布:2023-10-19浏览:5

“巴以冲突”中许多的令人不解的地方。

实际上,世界上爆发的重要的战争,直接间接都是国家集团之间对抗的结果;单纯的两个国家不管怎么打,都不会打成世界大战。

 

 

中美之间现在所谓的“竞争”,也带有国家集团之间对抗的味道,这一点不用藏着掖着。

之所以现在没有发展成战争,是因为对抗的烈度还没达到;对抗的集团还没有完全形成。

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首先爆发冲突的都是边缘小国之间的冲突、战争;这如同两个帮派打架,最先动手的不是大佬,而是小马仔。

小的战争多了,渐渐地就演变成大的战争;世界大战总是由一系列小的战争引起,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还没有改变的规律。

换个角度看今年十月七日突然爆发的“巴以冲突”,这个角度就是:这场冲突中许多的令人不解的地方。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些令人不解的地方,或多或少与中美都有牵连。

先看看这场战争的奇怪之处:

1、巴勒斯坦人为什么要进行一场注定对敌伤害不大、自己一定损失巨大的进攻?谁在支持他们的进攻?

2、这大几千的火箭弹哪里来的?明显不是哈马斯自己制造的呀。

3、以色列为什么一点防备也没有?这一点也不符合常理。

4、美西方国家为什么捏着鼻子也要站队以色列,还以此来加以区分?

5、美国参议院议长舒默为什么在访华时,直接说“美国对中国的表态失望”?

 

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大打起来就不是个好主意。

谁都看得出来,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这一次突然暴击以色列,明显讨不到任何好处。

以前,“哈马斯”也经常发射几枚火箭弹骚扰以色列、搞一点人体炸弹的恐怖事件吓唬以色列,这已经是他们所能做的极限。

对于以色列不断地进逼,巴勒斯坦人只能透过隔离墙,眼巴巴地看着以色列人在自己以前的家园土地上建设定居点;巴勒斯坦小孩朝以色列军警扔小石头抗议。

“哈马斯”的这些行动,必然得到以色列军方的报复。以色列的报复手段多样,轻者封闭加沙地带,让这里的以色列人没法出去工作;重者出动战机,炸掉加沙里面几座楼房。

 

那些扔石头的小孩,如果很小,扔的石头不远,对以色列军警构不成威胁,以色列人作势要打吓唬一下;更多的是直接开枪毙掉,或者抓走扔进监狱。

时间久了,基本形成一种常态;并且还击的后果高度可预期:以色列出现伤亡,巴勒斯坦必定出现更多的伤亡;以色列受到损失,巴勒斯坦必定有更大的损失。

小打小闹是可以的,这能够让争议一直在,这对巴勒斯坦有好处:可以时刻提醒世界,这里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仍被以色列霸占着。

但是,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大打起来就不是好主意了。

 

以色列有绝对碾压的实力。

以色列有正规军队,有各种各样的重武器和配备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陆海空三军,甚至还有核武器。

在这样的实力面前,大打的预期就是:以色列只要愿意,完全可以灭掉巴勒斯坦;而阻止以色列展开这种行动的,是国际社会的压力:你们对待巴勒斯坦不能这样丧心病狂。

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巴勒斯坦“哈马斯”一口气向以色列发射5000枚火箭弹的做法,明显是不明智的,因为以色列极致的报复必将来临,巴勒斯坦的损失必将更大。

 

这五千枚火箭弹,如果能重伤以色列武装,让以色列的报复行动难以展开;或者让以色列伤亡巨大,承受巨大的损失也值。

问题是巴勒斯坦做不到,他们只能给以色列带来很小的伤亡;他们只能打完火箭弹之后,静待惨烈的后果。

袭击造成以色列的伤亡只有几十人,而以色列报复带来的巴勒斯坦人的伤亡则成千上万。在战术上,这种无意义刺激强敌:好的战术从来不是让自己受到更大损失。

这种简单的道理,“哈马斯”想不到吗?当然不会。

 

 

促使“哈马斯”如此暴冲只有一个理由:他们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而这个更好的结果是战术之外的东西,也是“小打小闹”给不了的。

这5000枚火箭弹哪来的?

这次“哈马斯”袭击是猛烈的,首轮从狭小的加沙地带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20分钟5000发,其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这5000枚火箭弹哪来的?

加沙地带是一个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6-8公里的狭长地带,人口密集,一平方公里有一万多人。“哈马斯”武装组织在这里是没办法做出大批量火箭弹的。

 

首先,大批量做火箭弹的机器、场地就是问题,加沙这里做不到;

其次,做火箭弹的原料这里也没有,哈马斯怎么搞到如此多的原材料?

第三,这里被以色列团团围住,想搞这么多炸药,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火箭弹从哪里来的呢?加沙地带外面就是以色列,陆地上被以色列团团围住,只要以色列不给他们,他们就得不到。

加沙地区西边面向地中海,海上还有以色列海军的监视,水面船只想运武器到加沙地带,如果被以色列查缉到,将被一锅端。

总之,想在以色列眼皮底下搞这么多武器到加沙地带,非一般的组织和国家能办到;并且采取的手段,除了用潜艇偷运,没有其他好办法。

 

 

哈马斯搞这么大动静不被发现,怎么做到的?

不但“哈马斯”的火箭弹是个谜,“哈马斯”怎么把这么多火箭弹以及装具秘密组装好,设立好大量发射阵地而不被以色列和美国的情报组织发现,更是个“谜”。

众所周知,长久以来,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以色列的摩萨德等情报机构,在加沙地带不知招募了多少情报员,也不知安插了多少本地眼线。

在地方如此之小、人口密度如此之高、间谍组织如此关注、世界目光如此集中的地方,想开设能在20分钟打出5000枚火箭弹的阵地,还不被人发现,怎么可能。

 

 

特别是美国,连俄罗斯具体进攻乌克兰的时间、方向、方式都能提前一周搞得明明白白;连中国大杀器的很多秘密它们都了如指掌。毕竟CIA是遍布全球的。

加沙地带“哈马斯”想搞点大动静,美国可以不用费力就能掌握。世界第一组织CIA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美国希望事情发生,以色列配合美国。甚至,事件本身就是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他们需要这个事件。

 

 

美国都可以帮助一下:扶盲人上瞎马、送到断崖路一程。

这么一说,很多人就会说:你这是阴谋论。其实,这真不是阴谋论,而是有实实在在理论证明的;也可以从结果看,这的确是美国需要的事件。

首先看结果。以色列有“替哈马斯保守秘密”的理由,他们需要这次袭击。

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必然打死报复,死很多无辜平民是一定的;而加沙地带会逐渐被以色列控制,这也是一定的。

以色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直以来,他们就对加沙地带采取“严进宽出”的政策——想进人加沙,难如上青天;想离开加沙,以色列一路护送。

 

 

因为以色列就是要让加沙地带的人逐渐减少,这样他们遭到骚扰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少。但他们又不能用武力无差别清除,这会引起世界舆论的挞伐;“哈马斯”这一次给了他们借口。

牺牲几十个人,把加沙地带压缩到极致,把里面的巴勒斯坦人赶走,这种代价与成果是不成比例的,以色列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面前,几十条人命是不值一提的。那些天天拿“平民生命”做噱头的人,实际上从来不在乎什么“生命”;这一点,善良的你一定要明白。

总之,从结果上来说,以色列有“替哈马斯保守秘密”的理由,他们需要这次袭击。否则,没法解释以色列的“摩萨德”为什么全部失灵。

 

 

其次,以色列遭到攻击,从小处说是“巴以矛盾”;从大处说,是对“二战秩序”的颠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其依据就是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也就是所谓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这个决议是二战后美国重建世界秩序的一部分,体现了美国对当时英国力量撤出中东后的思考;也是美国依照“实力地位”出发,建立有利于自己的世界秩序。

这个决议做出来以后,争议非常大,阿拉伯国家集体反对,退出表决;前世界霸主英国也不赞成,但他们由于“大西洋宪章”的约束,不方便和美国翻脸,所以投了“弃权票”。

 

 

正因为以色列的建立就是美国一手操办的,所以,后来中东所有的纷争,都由美国来处理。美国也利用这个身份,牢牢控制了中东。

以色列建立,与巴勒斯坦一直处于水火不容状态;以色列以武力极限欺压巴勒斯坦,把巴勒斯坦人压制得如同难民。实际上国际社会早就看不惯以色列了,包括美国。

第三世界国家出于感同身受的原因,支持巴勒斯坦,这都是本能的、情理相通的。实际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出于义愤,也看不惯以色列。

比如美国,对以色列的看法也是极度分裂的,非常多的高级知识分子、白领人士,对以色列的霸道、霸凌也嗤之以鼻;即使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也在心里骂以色列。

 

 

但是,我们要知道,国家政治从来不讲道理与人情,它只认利益:哪种做法符合自己的利益,就选择这种做法。

支持以色列、维护“二战后美国基于实力地位整出的世界秩序”,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所以,即使美国发现了“哈马斯”的行动,他们也会匿下,等着以色列反扑,削弱巴勒斯坦人为主的加沙地区,稳固以色列地位。

甚至,“哈马斯”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办法把事情搞大,美国都可以帮助一下:扶盲人上瞎马、送到断崖路一程。

 

 

尤其在现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美国最大的政治。因为美国要维护自己建立的“世界秩序”,这个秩序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

在当前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也是心心念念要中国接受美国“基于实力的地位”,接受美国“基于规则的秩序”。

美国正在进行“升级版冷战”:新的对抗集团已经就位。

“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还抓住机会把周边国家集中在一起,共同对付日益变化的局势。这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的特点:利用盟友的力量。

 

 

拜登上台后,对付中国的就是这一招:拉帮结派,组成联盟对抗中国。美国一边喊着“不脱钩、不对抗”,但做的都是唯独、挑衅,看似矛盾,实际很合美国自己的政治逻辑。

但拜登上台后的两年多,美国发现自己的联盟力量并不是很稳固:在俄乌战争中,欧洲有逐渐退出的趋势;在中国周边,美国拉的联盟也是一副“神散形也散”的样子。

“巴以冲突”突然激烈爆发,美国第一时间声援,然后,要更多的国家跟进;这是美国及其盟友再次集结,冲突相当于他们的集结号。

 

 

这也像对“181号决议”再次投票,看看到底哪些国家支持美国;这还像美国的一次测试:到底哪些国家愿意接受现在的、美国主导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于是,就有很多国家表示支持以色列、谴责哈马斯;于是,就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支持以色列,谴责哈马斯”的国家国旗的帖子。

特别有意思的是:美国参议院领袖舒默到中国访问,不顾外交礼仪,说“对中国关于巴以冲突的表态感到失望”。

美国不是对中国关系“巴以冲突”态度的失望,美国是失望中国不支持美国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失望中国不支持美国建立的不公不义的中东局势。

基于规则的秩序,成为美国绝妙的借口

 

朋友,不要相信美国人的承诺:不再进行冷战。实际上,美国已经在进行“升级版冷战”了:对立的两派已经集结,站在以色列一边的就是美国的集团;新的对抗集团已经就位。

世界还是那个唯利是图的世界,主导世界的国家还是那些曾经在世界“劫掠、殖民”的列强,它们容不下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容不得曾经被自己政府的人们主导自己的命运。

还有个扎心的事实: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实际上许多国家是无所谓的,比如博茨瓦纳、瑙鲁、委内瑞拉、朝鲜等等,他们支持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还是列强支持谁,谁的道理仿佛就强一些。

内塔尼亚胡感谢支持

 

唯一与二战后不同的是:现在,中国支持谁,也变得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比美国差。

这也是美国希望“哈马斯”狠揍以色列的原因:用表态、支持以色列集结联盟,向东方大国示威叫阵。

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哈马斯中了西方的“苦肉计”!或者,哈马斯和他们有什么利益交换,也未可知。

无耻的双标,一直的双标。这就是美国“基于规则的秩序”!

有一件事我们要承认:美国人电影拍得真TM好。他们可以把自己想要讲但不方便直说的话,通过电影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比如美国电影《勇敢的心》,就让人看后久久难以忘怀。

电影男一号威廉·华莱士是苏格兰历史上著名的自由战士,他代表了自由、坚韧和英勇,领导着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的入侵,是苏格兰人民的希望之光。

整部电影画面优美,战争描写逼真、残酷;但展示的是威廉·华莱士和他的支持者们的坚韧精神,以及坚持追求正义和自由的力量。

特别是电影里的主角威廉·华莱士在临刑前,面对砍向他脖子的斧头,高喊:Freedoom(自由)。

这是最具冲击的场景,让人一下子就把“自由、正义”与生命连接在一起;这也是电影用华莱士的形象,渲染“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

 

 

电影描写的是13世纪的苏格兰。当时的苏格兰人受不了英格兰残酷的统治和剥削,他们要独立;但英格兰不让,用杀戮惩罚闹独立的苏格兰人。

而苏格兰人内部是分裂和不团结的,他们的主要贵族向英格兰妥协、绥靖;苏格兰的外部又受到英格兰不断的武力打击,闹独立的苏格兰人不但得不到内部帮助,还要承受背叛。

华莱士领导的反抗力量坚持战斗,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打击英格兰军队;由于力量有限,他们的攻击手段顶多只是游击战,更多的则是暗杀、袭击等。

 

 

这多像现在的巴勒斯坦啊。

巴勒斯坦政府实际上就是个妥协、绥靖的政府,他们领导的武装力量“巴解组织”已经名存实亡。

而坚持抗争的巴勒斯坦人的武装,只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哈马斯”和“杰哈德”;

也因为力量有限,他们打击以色列的手段顶多只是射一点火箭弹,更多的是恐怖袭击、人肉炸弹。

10月7日,伴随着火箭弹袭击,“哈马斯”还有大量武装人员,用滑翔伞飞到以色列;

实际上这些人就是自杀式攻击,他们注定有去无回。

凭什么:苏格兰人争取独立,搞些恐怖活动,悲壮地死去,就代表了自由、坚韧和英勇,他们的杀戮与牺牲就是追求正义和自由的力量。

 

而巴勒斯坦人在自己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在没办法只能用自己做炸弹的情况下,他们的抗争、杀戮,就是“恐怖主义”,就是不人道、野蛮?

无耻的双标,一直的双标。这就是美国“基于规则的秩序”!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许是美国霸权逐渐解体的开始;以前,他们可不用这样费力集结的。

连普京都那样真诚地讨好美国······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VIP会员服务
限时2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