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工作内容范文

栏目:美文分享作者:溪枫文库来源:溪枫文库发布:2024-05-08浏览:5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1

关键词:临床检验;见习;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32-02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小卫.中等卫校生物化学科开设临床检验实验及见习教学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00-101.

[2]吴晓宁,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

[3]张艳玲.加强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生[J].医学文选,2005,(241):102.

[4]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78-79.

[5]邓卫,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40-642.

[6]朱锡光,孙梯业,颜伟,等.临床实习模式发展趋势探析[J].医学教育,2005,(1):45-46.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2

【关键词】临床检查;基本技能;优化考核;构建体系;专业性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至国家层面、各个医疗部门下至社会群体、普通大众对于临床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临床检查,指的是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用于疾病诊断的检查工作,是疾病诊治和评估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如何基于现有的临床医学现状更好的做好临床检查工作;如何优化临床检查的基本技能体系,如何做好临床检查人才培养、构建合理完善的实践机制……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努力探索的方向。因此,本文就临检基本技能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这一侧面从统一检验基本思想,指导临床检验、打好临床检验基础,优化技能考核措施以及构建特色技能体系,提高检验专业性等方面展开一番论述和剖析。

一、统一检验基本思想,指导临床检验

对于临床检查来说,统一思想是十分重要的。统一的临床检查思想可以让工作的展开更为的顺利和便捷,有利于指导各项临床检验工作的合理开展。

首先,临床检查需要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给患者最为方便的检查服务。这要求我们在临床检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相关医疗工作者需要树立这一为患者着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在临床检查实践过程中,传递这一思想,灌输这一临床检查的思维方式是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之所在,只有树立了这一思想前提,那么一切临床实践工作才能够顺利展开和有效进行。

其次,无论是对于在临床检查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中的未来的医疗工作者还是对于已经在临床检查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医疗工作人员,临床检查基本技能的学习首先需要从思想上开始,只有构建临床检查基本技能思想,那么才能够在具体的技能学习及实践过程中领悟到临床检查基本技能的精髓,而临床检查的基本技能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检验专业实验课程为基础、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训练为核心,让医疗工作者或接受专业技能的医学专业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做到技能的规范化。

二、打好临床检验基础,优化技能考核措施

对于临床检查方面的专业人员或者即将走向临床检查岗位的工作人员而言,打好临床检验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想让医疗工作人员在临床检查方面的技能基础扎实,那么在具体的培训及评价体系中,优化具体的考核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打好临床检验基础,优化技能考核措施,我们需要从点滴做起。在具体的临床检查工作及实践中,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内容,都涉及到许多细节,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知识,这些内容有理论方面的,也有专业实践方面的,而我们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告别过去单一的考核及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让学习者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更好的理解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理论知识理解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具体操作的实际重点及细节所在。同时,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学习者通过指导学习的过程和实践的探究,更好的了解学习的方法,对由基本技能发散展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也可以通过在我们的考核评价措施方面得到体现,我们的考核体系不但要体现学习者对于已有的知识或已经学习过的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通过全新的知识点以及技能让学习者能够在准备考核以及考核过程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有效的夯实自身的技能基础。

三、构建特色技能体系,提高检验专业性

打好临床检验基础,优化技能考核措施,对于临床检查方面的工作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快速提高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但是要想长期有效的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那么构建特色技能体系,提高临床检查工作人员检验专业性则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细化临床检查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方式和内容,规范实验操作,将评价考核方式具体化,数字化;其次,在节能专业性方面的考评,我们可以通过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和与专家沟通学习常态化等方式方法让学习者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自身技能的专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自评系统、推广贴近客观实际的视频教材等方式构建具有特色的技能体系,有效提高我们临床检查的专业性。

结语

通过本文对临床检查从多方面的展开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医学专业临床检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展开工作,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好临床检查工作的优化,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特色技能体系,那么才能有效提高专业性,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元松, 刘成玉.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6: 51-52.

[2]刘成玉, 吴春梅, 阎志勇, 等.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践[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 38(4): 374-376.

[3]张继瑜, 郑磊, 王前, 等.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2): 304-307.

[4]李文辉, 秦继勇, 刘志敏, 等. 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2): 298-299.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3

首先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内科护理学》实验大纲及实习指导手册。

建议内科护理学开课初,增设内科护理技能兴趣课(如模拟典型患者的护理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边理论、边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育方面,以“一主线、五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以“一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为主线;“五步骤”:以预见习、校内实验、校内综合实训、医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来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两对接”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需要对接,技能考核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对接;通过健康促进技能训练将健康知识延伸给个人、家庭、社区。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护理工作的发展,不断以创新的科技知识为导向,动态地更新相关内容;以护理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调整理论知识的偏重并体现在实训实习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经常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提出更多的具体能力要素,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更新新技术等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人的全方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术。

课程难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初步识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全面护理评估、护理要点,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针对课程的难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能力实训。这两项技能是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科护理技能实训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选取临床常见疾病和常用护理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进行重点教学。此外,教学内容还兼顾到护士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案例设计实践教学-先启发学生讨论应采取哪些治疗、护理措施,然后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同时加速实验器材的现代化,不仅要使实验开出率达100%,而且要使实验形式具有多样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实体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实验课效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达到声文图并茂,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向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初步认识。使用模拟人、各种操作器械,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利用功能齐备而先进的多功能护理人员和高级急救训练组合,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护理实践操作。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每一系统疾病理论讲授后,均根据临床典型病历组织同学进行病历讨论和制订护理计划,并完成护理计划的书写上交,教师批改后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反馈。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专科护理实训室内,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专科护理演示教学及训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见习临床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熟悉临床环境。组织学生课间见习,或集中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在《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中见习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改变以往课程结束后下临床造成理论与临床脱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护理综合实验提供依据。

开设护理综合实验 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临床情景,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根据每组学生综合应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实习临床护理工作将课堂知识与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接轨充分发挥实习医院的实习基地作用:加强与实训基地交流,配合校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加强临床的带教指导,进一步规范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真实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护理相关能力培养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各种文体活动、小发明比赛、演讲比赛、技能操作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良好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品质。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4

关键词:临床见习  PDCA  医学教育  教学管理

        临床见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生迈入临床的第一步,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业兴趣,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下一步的实习和进入临床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2]。因此,如何深化临床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提高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质量的保证。我院从2008年起对04级、05级、06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个年级的见习同学,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医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  PDCA在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的实施

        1 教学管理计划(P)

        1.1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每届学生来我院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即科教部)都会与医学院分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年级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沟通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特长爱好等。通过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日后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1.2 师资培训

        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责任心。总之,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们。我院采取科室主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原则,择优上岗,其中负责科室临床带教工作的老师称之为科室学业指导老师,他的职责:全面、具体负责本专业临床轮转见、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指导、配合医疗小组的带教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带教质量。

        科教部每年定期(每半年)为学业指导老师举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责介绍、如何上好各类课程(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课、中班病例讨论课)、学生的考核和学业指导老师的考核等。除此之外,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组织教学秘书对新上任的学业指导老师进行听课评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医院每年会在全院范围磷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定期送去国外知名医学院(如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交流。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锻炼临床教师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医学院的留学生教学做好师资储备。

        1.3 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见习指南要求,各教研室制订详细的轮转安排,内容包括:理论授课、临床轮转见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课、PBL、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课、操作培训、自学等。临床理论授课自每第四学年下半年开始至第五学年上半年。课程内容为临床各系统的部论和重点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其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各科理论课程穿插进行。第四年学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临床轮转,包括内科、外科、妇儿三组轮转,每轮共15周,其中最后一周为考核周。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5

1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规格的具体体现,也是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1]北京大学医学部将中专起点护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用型专科护理人才”。我们将“实用型”和“专科护理”作为制定《临床护理学》课程目标的突破点。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当前临床护理实践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临床护理学》的课程目标为:学生在学习《临床护理学》之后,能够:①解释各项专科护理的目的;②描述各项专科护理的方法;③准确规范地完成各项专科护理操作;④描述危重病人的监测和应急处理;⑤运用护理程序评估并解决病人的问题;⑥对病人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2组织课程内容

组织课程内容必须遵循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临床护理学》内容体现专科护理、危重病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在组织课程内容时,我们严格遵循的另一原则是,护理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临床护理学》的内容应是相对独立的临床护理实践内容,且对临床护理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最终设计了以人的呼吸、循环、消化、血液、神经、免疫、骨骼、泌尿生殖等系统为主线、相关专业联合组课、体现专科护理特点、以点带面的《临床护理学》组材方法。在每个系统内容组织中,我们要求同一系统专科的内外科教师联合组课,选择该系统内典型的护理问题或护理技术,包括那些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在中专阶段没有学习过的诊疗技术的护理,从“为什么做”和“如何做”两个角度帮助学生在中专的基础上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最后确定课程内容时,所有教师围绕课程组织的原则,就每一专业的内容进行审慎讨论,以纠正不足,避免重复。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要求内外科教师进一步加强专业沟通,互通有无,保证传授给学生的是系统的专科护理。下面以呼吸系统为例说明。在内容组织过程中,要求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教师共同讨论,打破内外科界线,选择一些在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中,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和能够刺激学生思考的呼吸系统专科护理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及方法,包括缩唇腹式呼吸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器的应用;有效的排痰方法,包括有效咳嗽的方法、协助病人主动排痰法、雾化吸入方法、胸部叩击法、引流、鼻导管吸痰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其中包括机械通气病人的监测与护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同样的方法,心内科和心外科教师合作,普外科与消化科教师合作,泌尿科和肾内科教师合作等,同时注重了与高职阶段其他护理课程(如急诊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的沟通,编写出了符合课程目标的、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一致性,避免了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时间。现将《临床护理学》的部分课程内容举例如下,如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重症监护,血液动力学监测,消化道疾病病人的饮食管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运动护理,母乳喂养,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等。

3配备教师

为了实现培养临床护理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体现护理的专业性,在配备授课教师时,我们充分利用身为临床学院的优势,要求每一单元内容的编写及授课、临床见习带教全部由相应专科的临床护理骨干教师来承担。虽然由于参与人数多,给教学组织带来一定困难,但我们认为这样的师资安排有利于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这是因为,在与不同层次、不同护理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的交流中,以及对这些学生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若由临床医师来给护理学生讲授临床护理课,则在护理实践方面讲得不够深入、可操作性差,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护理思路。若由固定的几位护理教师讲授诸多专科的内容,教师显得力不从心,在讲授自己从事的专业时充满自信,学生也感到授课内容很丰富,印象深刻;若授课内容不是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时,则显得信心不足,学生也感到教师的讲课枯燥、印象不深,而且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经过一年的教学,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学生的反映,也印证了具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教师讲授临床护理课的优越所在,即讲课适应临床所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4教学方法

在课堂授课中,鼓励教师们运用多种授课技巧,充分显示自己的临床实力,在授课中紧密结合临床案例,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由于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有些内容,如消化系统疾病的饮食管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等,鼓励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见习前,要求教师们认真制定见习计划,包括见习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作业等。在见习带教中,要求教师必须举行见习前后讨论会,使见习带教更具计划性,便于即时评价见习效果;并帮助教师们树立一种观念,即见习过程是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复习和观摩。因此在见习带教过程中而要给学生分配相应的病人或设计相应的案例,鼓励学生应用护理程序及课堂授课的内容,去分析病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

5讨论

5.1《临床护理学》的内容符合护理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高等护理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为临床一线护士。[2]李曼琼等对全国378名护理专家有关护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程度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资深护理工作者认为护理高职学生在以下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①常见病、多发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③急重症病人的监护和应急处理能力;④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的能力;⑤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能力;⑥交流和有效合作的能力;⑦健康教育能力。[3]中专起点的高职学生在中专阶段系统学习了①和②。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我们从广度和深度加强了上述③与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训练。通过课堂授课和临床实践,加强了他们④、⑥和⑦的训练。《临床护理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在一项对护理专升本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得到印证。在该项调查中,50%以上的护理专升本学生认为,在进一步的学历学习中,内、外、妇、儿等护理学课程可以免修。[4]尽管我们的学生为高职学生,但学习背景类似,重复的学习无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适应临床护理实践需要的《临床护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习《临床护理学》之后,当我们进入临床后,对于临床护理进展,我们感觉很熟悉,工作起来也很有自信心”。

5.2专业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相应课程单元的授课任务,能够保证临床护理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而且有益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我院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各种层次的护理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专业科室的护理骨干教师有能力将临床护理实践的进展及时介绍给同学,能够大量应用临床案例帮助同学理解学习,使同学感到所学内容的实践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内、外科等相关专业之间的集体备课,不仅节约了课时,而且教给学生的是更系统、更完整的专科护理知识,同时这种教学过程促进了科室之间的专业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临床护理教师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精辟解释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演示,向学生传达了护理专业人员的专业自信与实力,[5]让学生看到了护理的专业性和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了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固和积极进取的动力。

5.3《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开展,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与成长。目前的护理学教材,虽然体例不一,但实质一般为疾病及其护理;而《临床护理学》的内容,多为专科护理内容,如呼吸系统疾病的专科护理,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饮食管理,膝关节置换病人的功能锻炼等。教师们就每一专科护理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参考3篇以上的文献,并附于内容之后。这一方面丰富了教材内容,方便学生查阅;另一方面敦促教师了解自己专业领域的进展。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在临床工作和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留意自己专业领域的动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大胆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有专业造诣的专科护士或临床护理专家,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人才的培养。

6小结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6

1.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注重学历而不讲究真才实学。虽然学生在中专或者大专阶段都接受过相关医学知识教育,但部分学生对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不够重视,或学习抓不住重点,死记硬背,忽略理解性记忆等,造成基础理论薄弱。成人继续医学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以取得学历或晋升职称为目的,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特别是对基础学科不重视。

1.2采用半脱产学习模式,学生不能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医学高等院校成人继续教育多采取半脱产形式,即学生每学期在2星期内集中学习2~3门课程。学习时间短,内容多。由于这些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经常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学习,短期的集中学习时间难以全部保证,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1.3课程教学、评估体系陈旧,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课程教学安排时间紧凑,基本采用传统被动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老师上课很难了解学生的不足,教学内容可能并非是学生渴望获得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成人医学生已有一定医学基础,这样被动式教学效果很差。同时缺乏相应的教学监管制度,经常有学生迟到、早退,甚至缺课等现象发生,导致教师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随之降低,进一步影响成人教育教学效果。

2.强化成人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成效,真正达到增长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培养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我们在成人继续教育生理学教学中实施了以下措施。

2.1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课程内容。成人教育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大多数同学期望基础课程学习对自己从事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但学习过程中却感觉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脱离,很难将基础知识指导临床工作,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不能与基础课程知识紧密联系。这样导致学生感到学无所用,以致学生出勤情况不理想、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将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因此,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应以生理学教材为根本,同时将临床病例整合到生理学教学内容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锻炼科研创新能力。如讲解生理学内容前,先简短描述一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提出问题,再讲解本章学习重点与该病例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生理学理论知识时密切联系相关临床案例,讲解相关内容时由学生解释病例中出现症状的可能原因,以生理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症状,进而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2)许奇丁睿解敏王烈成案例教学法在成人医学教育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点课程。成人继续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断可能产生的疾病原因。以生理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病例的可能发生原因,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为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2.2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多数已参加工作,曾系统学习过医学课程,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对部分疾病的表现、处理都有一定的认识,但相关基础学科理论薄弱。教学前,可先收集这批学生有哪些理论内容缺乏和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实施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自己分析讨论,避免“填鸭式”被动教学。教学实施时讲解内容要精简,注重知识点的连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抓住重点。讲解主要以临床病例为背景,把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用层次清晰、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过,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生理学知识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解释,不必太注重疾病治疗,避免把生理课讲解成内科学。

2.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多渠道学习。多媒体教学是现在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集中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因此,除了新型多媒体教学外,还需要拓宽他们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率。网络通讯等快速发展,即时通讯工具已是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QQ、飞信、易信或微信账号等。借助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可以学习要点、相关临床病例等供同学提前预习、相互讨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学生可以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地讨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相关知识要点。

2.4建全继续教育评估、考核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传统成人教育生理学教学评估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对纯理论的掌握。但是,由于学生课时集中、课程任务重、部分学生出勤率低等原因,考试前教师只能对考试内容划定范围以提高考试通过率,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负面情况,并没有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针对成人医学教育特点,可以将考核方式改为开卷考试,以理论与病例分析相结合,给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生理现象或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用生理学理论知识展开分析,这样考试内容更注重实用性,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教学效率,为临床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通过健全考核体系,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管理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新教学方案强化成人生理学教学效果

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2013级临床医学半脱产班级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案,甲、丙两大班为实验班,乙、丁两大班为对照班。按照整合教学内容,课堂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QQ群学习要点、经典病例,教学形式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按照新的考核体系进行教学评估。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考试成绩做统计学分析,总体得分实验班级显著高于对照班,不及格率显著降低。进一步比较发现理论知识部分考核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病例分析题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整合教学内容后,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显著强化了成人生理学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以问卷形式对实验班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认同度、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自学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对临床病例的解释帮助度、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等9个方面。任课教师普遍认可新的教学方案,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新教学方案满意或非常满意。认为通过生理学学习,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整合生理学基础与临床内容,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成教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达到了医学基础知识能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发挥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1]西医内科学是西医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关键。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成为一名良好职业素质的现代中医师,学习与掌握一定的西医内科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是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由于课业重、西医内科课时受限等因素,大多数学生仅满足于期末考试西医内科不挂科即可,考试前临阵磨枪、突击记忆,而西医内科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普遍不过硬。如何提高中医专业的学生的西医内科诊断能力及思维水平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直是个重要课题。我院近两年以来采取加强西医内科过程性评估的综合评估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估加强学生对课程和平时训练的重视程度,取得一定的效果。

1.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主要内容

1.1 西医内科理论教学和见习阶段

在西医内科理论教学见习阶段,在保持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见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估,提高学生对临床见习的重视程度。在临床见习中,将pbl 教学[2]中纳入考核评估范围,制定考核评估表,并占有较大的比重。

1.1.1 见习过程评估。占评估总成绩的20%。pbl 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教师在互动中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每次见习课都根据学生在pbl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就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诊治和思维的能力,全程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1.1.2 理论考试。占评估总成绩的80%。理论考试主要以客观和分析题型为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等。期末考核时采取由大学教务随机从考核题库中抽题的方法,题库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题库建设上强调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隔一两年不断推陈更新。这样学生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保证各系统的内容都掌握全面,而不是仅寄希望于突击抓一两个重点或背以往的一两套考题就能取得高分,促使学生期末全面复习。

1.2 临床实习教学阶段

在中医专业本科生内科实习阶段,除了传统的中医理论技能及能力考核,加强西医内科的临床能力考核,学生出科成绩由中西医两部分考核内容组成。西医内科临床能力考核由各实习科室负责西医教学的教师在学生出科时完成评分。考试内容强调以临床实践技能为主;临床基本技能占总成绩的50%,病案分析占总成绩的20%,实习手册的评价占总成绩的2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5%,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占总成绩的5%。具体考核方法为:从病房抽取典型病人进行临床问诊、查体考核;病案分析从教学题库抽取,采取面试问答方式进行;实习手册评价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和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评分;病历书写根据实习手册的登记随机抽取1份进行评分;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由带教老师给予评分。[3]

1.3 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同样加强西医内科的考核内容。西医内科毕业考试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以临床客观结构化(osce)考核为依托,结合床边考核,对学生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培训和客观结构化考核,主要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测试站,使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程式化的临床技能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临床操作。目前我院的西医内科毕业考试共设有5站:⑴临床问诊;⑵体格检查;⑶病历书写;⑷病案分析;⑸临床基本技能。

2.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召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同时分别对中医专业本科生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应用性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90.1%的学生认为评估结构和内容合理,88.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主动训练的积极性,92.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基本技能,93.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结果说明综合考核评估模式在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教育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受到学生的认同。

3.讨论与建议

综合考核评估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内,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相对不足,尤其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时,初次接触西医临床课程,中医思维模式和西医思维模式要进行转换,课时又相对较少,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考核评估什么学生就会重点学习什么,也就是通常说的“以考促学”的方法。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尤其加强过程性评估,提高了学生对西医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从开始被动的学习思考,到见习、实习中自动地形成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决策能力的习惯。综合评估模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有较高的量化标准,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知道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通过评估或取得较好的成绩,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努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开动脑筋,多动手操作,多分析问题,多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决策能力,并在综合评估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8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导师制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于2012年12月20日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011级护理本科班学生对临床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影响临床导师制对健康评估课程临床见习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临床护士健康评估专业知识缺乏,临床导师的时间问题,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责任心和态度问题等。结论:建议加强临床导师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教师与临床导师的联系,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措施等,以确保临床导师制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阶段顺利实施。

关键词 健康评估;导师制;教学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77

健康评估课程是护理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一门桥梁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护理思维方法起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教学绝大部分课程是理论课和实验室课,学生相互练习,许多学生反映异常的体征无法掌握,学习困难。为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我院在护理本科教学中实施临床导师制,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来解决见习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就健康评估课程授课阶段对临床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2年12月20日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1级护理本科班学生共106名,男5名,女101名。年龄为19~21岁。临床导师主要通过医院护士自愿报名结合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考核为标准的遴选方法:(1)已取得护士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者。(2)具有护士及以上职称者。(3)热爱临床教学工作者。(4)医院年终考核合格及以上者。与调查学生配对的导师共22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8~48岁。均为本科学历。职称:护士2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4名。

1.2调查工具与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健康评估课程内容与临床导师制结合程度、临床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两部分,内容均为不定项选择题)对目前我校临床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于健康评估课程结束前发放,并当场回收,发放106份,回收106份,回收率为100%。剔除两份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98.11%。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处理。

2结果(表1)

3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临床护士健康评估知识和技能缺乏表1显示,教师的专业知识问题占2.88%,但健康评估知识方面的调查显示,问诊所占比例最大,占59.62%,其余占40.38%(主要指基础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本学期健康评估理论和实践学时中身体评估部分所占比例最大,是本门课程的主体内容,但学生临床学习比例却很小,只占14.42%。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传统思想的束缚。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专为主体的护理队伍,以技术操作为主,故在学校培养护士时更偏重于护理技能的培养,虽然护士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在校接受的知识教育与以往有了很大差异,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束缚临床护士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挥。所以临床护士仍以基础操作为主,其他专业知识如健康评估体现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见习和带教,从而导致临床导师不能根据学生理论课程而进行相应临床教学,故临床导师指导内容仍以基础护理为主。(2)健康评估学校教育经历及医院培训缺乏。临床护士中有的在校期间学习过健康评估或诊断学课程,有的没有接受过此方面的教学或培训,工作后很多医院在健康评估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远不及基础护理方面,使得临床教师对健康评估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不像基础技能操作那样娴熟。(3)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应用较少。身体评估部分内容护士很少涉及,有些护士虽然以前学过相关课程,但由于工作中用的较少或基本不用,导致知识的遗忘,从而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阶段,不能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安排带教内容。(4)教学组织与管理的问题。由于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对临床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限定,临床导师只能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特点进行内容安排,故临床教师多选择自己掌握牢固的知识进行带教,这也是基础护理学知识体现最明显的原因。

3.2临床导师和学生的时间问题表1显示,教师的时间问题占学生反映的所有问题的78.85%,说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时间紧,压力大。(1)导师的时间有差异,造成学生之间教育的不平衡。有的学生反映教师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多次进入临床学习,而且学习时间较长,较为深入细致,因此对临床学习兴趣较大,对临床导师的满意度也较高。有的学生则反映每次临床学习时,由于导师较忙,实际学习的时间很短,效率很低,因此对临床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是浪费时间。(2)学生专业课理论学时较多,限制了学生与导师时间上的统一。

3.3教学内容的问题由于临床导师分布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科室,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通过访谈,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局限,希望可以由不同科室的导师带教。但从专职教师对学生临床学习内容的汇报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如:(1)学习内容偏离目标。在健康评估课程学习阶段,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体现不明显,主要以基础护理操作为主,健康评估课程相关内容主要是问诊部分,其余体现较少或无。主要原因为学习内容上对双方没有相关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要求,故临床导师选择自己掌握最牢固,平时应用最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2)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待加强。通过学生汇报和专职教师提问,发现学生虽然在自主学习能力上有了一定提高,为解决问题而采取各种措施,但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与临床导师的职称、工作年限有关。有学生反映,职称高、工作年限长的导师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主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临床导师主要侧重技能方面的教学。这一点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3.4导师的责任心和态度问题本调查显示,临床导师的责任心问题占15.38%,态度问题占10.58%,说明绝大部分临床教师能服从教学安排。少数学生反映的个别教师不接受学生临床见习或者敷衍了事,加重了学生之间受教育的不公平性。学生不能和其他学生有同等的机会进行临床学习,导致教学的不公平和个别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的不满。

4改进措施

4.1转变观念,提高临床导师的健康评估专业知识和技能医院管理部门应转变原有只重视操作的护理观念,加强护理人员健康评估的意识和重视相关知识的培训,更好地适应临床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健康评估课程教学阶段的实践教学。有研究表明,临床带教老师对开展健康评估培训有迫切需求,92.49%的护理人员希望医院或科室层面组织健康评估培训[1]。

4.2加强健康评估专职教师与临床导师的联系专职教师为学校教师,负责课程的理论授课和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临床导师为兼职教师,主要是临床各个科室的护士。许多临床导师反映不知道教学生哪些知识,大部分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掌握牢固和应用较多的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而同期开展的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体现甚少。为解决这个问题,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两个群体的教师应加强联系和合作,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内容,才会使不同科室的带教导师有的放矢,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对每位学生进行培养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4.3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1)学校专职教师定期针对学生在临床的学习情况进行督导,开展阶段性学习汇报总结,研究与分析学生学习的程度、内容、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学生分布于不同科室,通过不同科室学生汇报的资料,使在不同科室实践的学生相互学习,克服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单一的现状,达到知识的共享。(2)提高对形成性评价的重视程度,将其等同于终结性评价,二者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将形成性评价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和统一各个临床导师的带教内容和方式,从而增强对形成性评价的执行力度。

4.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每次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打分,以了解学生自学的程度和效果,并将其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引导学生自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通过便捷的网络,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保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3)根据具体情况削减课时,减少课堂上理论的灌输,增加自学学时,并将这部分自学内容的考核列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中,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从而使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5重视临床导师的需求,加强临床导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有研究表明[2],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书与育人,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自我优化等优势。但由于临床护士承担护士和教师双重角色,负担较重,时间紧迫,缺乏管理部门和同行的支持、学术支持等,势必会导致临床导师力不从心,影响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给予临床导师一定的支持和奖励,重视其知识、技能和心理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导师的综合素质[4,5],才能使临床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同时加强和完善临床导师制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有些学生反映的不接受学生临床见习的导师,要注意定期筛选,剔除不配合教学的导师。对符合条件的导师要明确其职责,尽量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措施:(1)制定导师考核评估体系[6,7],对临床导师进行定期考核。(2)从不同角度对临床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等,促进临床导师不断成熟和完善。(3)将导师制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晋升职称的条件。

5小结

临床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提高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由于这种带教模式初步实施,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使临床导师制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教学和临床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奖惩措施、评价方法,重视临床导师的需求并积极解决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临床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考评。总之,临床导师制实施的目的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应将其在每一学期对每门课程的作用都体现出来,以充分发挥其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促进整体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玺,谢晓峰,王晓凤,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健康评估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1):65-66.

[2]王明明.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医人才培养“精诚计划”中的运用设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77-80.

[3]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3(2):51-54.

[4]刘经纬,沈碧玉.优秀青年护士双向导师制培养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0-1471.

[5]陶然.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73-75.

[6]商茹,傅再军,杨文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本科生导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86-90.

[7]高恒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34-2235.

(收稿日期:2013-08-30)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范文

临床实习工作内容篇1 关键词:临床检验;见习;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VIP会员服务
限时2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