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规范范文

栏目:美文分享作者:溪枫文库来源:溪枫文库发布:2024-05-03浏览:6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1

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要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经济活动的事前决策、事中预测及事后核算三个部分。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二、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1.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社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过去准入门槛低,大量的社会人员通过自学考试后取得会计从业证书,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会计领域的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对会计知识的掌握都很简单,只能处理基本的会计工作,而对于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核算工作处理起来就会很吃力,如此核算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部分非专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应变能力,自律性不高。在会计核算领域也存在许多素质偏低只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司利益的人员,会计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收益,这类人员的存在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和经营风险。

2.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机构配置失调

对会计机构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保证,然而,在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许多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机构的设置是不匹配的,这一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其突出,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成本的限制,并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置会计机构。企业在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也有不按照正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的情况,企业高层直接委任自己人承担会计工作,这样一来不但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还会出现公司高层与会计人员合伙贪污的现象。

3.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在对会计从业者进行招聘时简单的面试并不能看清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品行不佳的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威胁,另外,也有部分人员难免利欲熏心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因此,为避免这一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有专门的监督制度来规避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4.会计核算主体模糊在某些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混为一体,企业财产和领导者的私人财产更是混淆不清,如此便为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017年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显示,会计从业资格证已不在此列,会计从业资格证被取消,有利于引导会计人员持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这对于提高会计行业人员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为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企业在进行会计工作人员招聘时,应聘者的素质品行应当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考察要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为企业创造无尽的价值,而若让道德败坏的人员浑水摸鱼进入企业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也要通过校园招聘和正规的社会招聘来为企业选择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企业可通过考证补助或者工资补助的方式来提高员工不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员工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应当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增加知识储备,也要为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丰富员工眼界及时了解行业政策和最新知识。

2.加强会计机构建设

会计机构是一个企业中极其特殊的一个部分,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大计。要想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需要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将企业财产与管理者的私人财产明确的区分开来,保证财务机构的独立性。此外,在对会计人员进行招聘时也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再考察应聘者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估。如此加强会计机构和人员的建设才能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持。

3.积极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起到约束的作用,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的方法和相关流程,为核算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使核算工作透明化、公开化。企业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宣传,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此外,公司对违规的员工要严肃的进行处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会计核算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而企业会计核算又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管理必然势在必行。企业自身要充分意识到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在人员招聘时把好第一道关,注重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必然能推动会计核算工作的长足发展。

作者:水龙悦 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临汾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4~155.

[2]黄兴涛.如何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19~119,120.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2

内容摘要:目前,新建企业的劳资关系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依法调整: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确立劳资关系;规范保险保护制度,依法稳定劳资关系;规范集体合同制度,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新建企业劳动合同不规范,发生纠纷难以处理;忽视社会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恶性伤亡事故造成双方严重经济损失;企业主的误解,致使集体合同制度不能得到落实。新建企业必须提高认识、规范制度、依法调整劳资关系。

所谓新建企业,就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劳动关系的性质与国营国有企业不同。《劳动法》实施以来,我国既有的职工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关系依法已经转变成为职工与具体的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种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必须依法调整规范。所谓新建企业中的劳动关系确切地说,应当叫“劳资关系”,因为其一方是资本所有者,而另一方则是劳动力使用权利的出让者。按照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制度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制度以及集体合同制度。目前,调整新建企业劳资关系必须首先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确立劳资关系

劳动合同制度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制度的基础。所谓劳动合同,就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由此可见,调整新建企业的劳资关系必须首先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到劳资关系的存在与否及其合法性问题。据报道,某市高科技开发区的数百家公司的打工者,10%没有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或者根本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或者根本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仅不利于员工,其实更不利于公司。

首先,对于公司来说,不签订劳动合同而雇佣员工属于非法用工行为,依法用人单位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由此可见,雇佣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只有签订劳动合同其用工行为才是合法的。否则,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进行赔偿。再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就很难确认雇用关系的存在。因此,一旦发生争议,对于职工而言其权益很难得到有效而充分的保护。按照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确实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促裁机构虽然也受理所发生的劳动争议,但是,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处理,而国家规定的标准往往是较低的。如工资问题,国家或地方政府只做出了最低规定,而企业实际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可见,员工的权益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目前,新建企业忽视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员工素质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就企业而言,在生产类型的企业中,或是存在非法用工的行为,如非法招收外地打工者或雇用童工,或是劳动强度较大严重侵害员工的休息权利,或是规避社会保险等等必须履行的义务等等,故意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在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如高科技公司,企业为了压低工资短期使用员工的技术而故意以口头约定试用期而拖延或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就员工而言,那些外地尤其是农村进城务工的打工者,或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急于找到工作而不敢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合理要求,或是为了再择业的方便而不愿接受劳动合同的约束而忽视签订劳动合同。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技术和资历的员工而言,或是自以为工资报酬较高无需签订劳动合同,或是由于自身处于管理阶层而忽视签订劳动合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劳动法制意识淡漠所致,而无论什么原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都潜伏着劳资关系的危机。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建立劳动关系的合同意识,对于协调新建企业的劳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规范保险保护制度依法稳定劳资关系

所谓社会保险,就是国家强制实行的在某种法定事实出现后劳动者获得帮助和补偿以及保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是顺利改革我国以往劳动制度所必须的一项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对于依法稳定劳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劳动法》第九章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劳动法》第73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况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死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由此可见,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于员工而言,是在法定的事实出现以后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实际上是解除了员工为企业效力而出现经济生活困难的后顾之优,因此,对于稳定劳资夭系促使员工安心工作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规范社会保险制度,是对员工权益的保护,实际上更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承受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负担。新建企业如果不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必然会面临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伤病员工的医疗费等等重负。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员工退休、患病负伤、因工伤残或患职业病、失业、生育等等都将由社会承担,这无疑减轻了企业的压力,有利于企业轻装发展。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则可以避免在这些事实出现以后员工与企业发生纠纷,从而有利于劳资关系的稳定。

然而,据调查,目前新建企业往往忽视规范社会保险制度。其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第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极力避免缴纳法定的社会保险金,认为这是企业一个负担;第二,某些企业对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制度不甚了解从而忽略了缴纳社会保险金;第三,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甚完善,保险基金转移手续复杂而宁愿购买商业保险也不愿缴纳社会保险金。因此,新建企业及其员工都应当自觉地树立社会保险意识,主动学习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的法律制度,从而稳定新建企业的劳资关系。劳动保护问题也必须引起新建企业的高度重视。据调大而恶性的员工伤亡事故大多发生在新建企业。深圳市在一年之中,员工肢体工伤残事故多达万余宗,其中大多发生在新建企业。这类重大而恶性的员工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主无视国家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生产设备落后、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不足、强令指挥冒险作业,所有这些都必将导致员工伤亡事故。劳动安全卫生直接关系到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劳动法》第53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三建工程”必须做到“三同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企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劳动者对企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安全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基本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新建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规范集体合同制度依法协调劳资关系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工会运动的200年的历史,证明了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有效手段。《劳动法》第三章最后三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了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劳动部还专门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这两个法律文件完整地体现了我们国家的集体合同制度。所谓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和福利等事项经过集体协商依法签订的书面协议。由此可见,集体合同确定了企业的劳动基准。签订集体合同对于协调劳资双方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和劳动部门的共同促进下,全国有30多万家企业依法签订了集体合同。应当说,集体合同制度对于新建企业协调劳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就全国的情况而言,恰恰是在这类企业集体合同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据调查,新建企业之所以忽视集体合同制度,其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某些新建企业由于规模小员工人数少,认为没有签订集体合同的必要;第二,某些新建企业主对签订集体合同心存疑虑,认为集体谈判就是员工与企业闹对立;第三,大多数新建企业没有组建工会,认为没有工会就可以不签订集体合同。

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对集体合同传律制度的错误理解。首先,按照《劳动法》和《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是否签订集体合同与企业的规模大小与员工人数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其次,是否签订集体合同与企业成立工会与否也不存在因果关系。《集体合同规定》规定,集体合同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由此可见,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员工多少,都应当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由半数以上员工推举的代表就具有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资格。也就是说,没有组建工会的企业,也同样可以签订集体合同。那么,企业主与员工代表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否就是闹对立呢?其实不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和国际惯例,雇主与员工进行集体谈判必须本着合作的原则;我国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对此也作出了专门的规定。《集体合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集体协商应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平等、合作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有过激的行为。”由此可见,为签订集体合同的集体协商是在法律的程序中进行的,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体现着的合作精神和温和态度。因此,我们国家的集体合同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根本不存在劳资双方对立和斗争,集体协商的“合作”原则,真正体现了集体合同是协调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和预防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的精髓。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3

关键词:“三标”管理体系;行为规范体系;融合;管理上水平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54-01

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姜成康局长明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把“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管理上水平”。会议不仅总结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更为如何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实现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作为一个管理课题摆在了行业企业的面前。作为行业行为规范建设试点单位,浙江中烟在以往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开展了行为规范的提炼与宣贯工作。在整个行为规范建设过程中,笔者结合浙江中烟实际,针对如何使行为规范体系与“三标”管理体系融合的课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和关系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以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标准要求为核心,持续追求卓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建立过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程序,因此“三标”管理体系在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上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成效就是提高企业管理规范化,它是企业管理中带有强制性的硬要求硬标准。企业文化是企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愿景、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员工行为规范的系统推行是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抓手。它是一个企业从合格走向优秀的奠基石,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工作、流程与制度要求、行为细节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提升与规范,它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都隶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两者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定位既有不同又相辅相成,“三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是行为规范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行为规范体系的落实又是“三标”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动力。

二、当前“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由于受特定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边际效用递减,使置于体系中的人员过于追求符合性的要求,在追求符合性标准的同时可能会弱化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行为规范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由知到行转化的关键环节,立足岗位、关注细节,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和提升,它与“三标”管理体系建设不同,不仅仅追求符合性,更侧重于关注员工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将工作质量做到优秀。但在行为规范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员工会质疑为何在企业建立众多的标准基础上,还要再增加行为规范的要求。二是行为规范本身对于员工的要求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因而在可操作性上会相对模糊。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很多企业的行为规范建设最终形成摆设,不能真正贯彻到岗位,落实到细节。正是因为“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在独立运行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先天问题,而同时两者又存在互补关系,所以实现两者的融合就显得很重要。

三、“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进行融合的迫切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三标”管理体系虽然在推进企业“规范”上很有成效,但往往激发不了“活力”,没有了“活力”的“规范”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算不上成功。而行为规范体系的建设虽然更多的体现了“活力”的追求,却往往由于没有可明确的落实要求,使“规范”弱化,也会使企业管理“效率”的发挥大打折扣。因此,推进“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进行融合显得尤为迫切。

四、“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如何融合

“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既有区别又相互互补,要开展好两者之间的融合,就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统一策划,协同推进。

(一)正确认识,理顺关系。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员工要正确认识到“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各自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行为规范体系并不是制度之外的多余规范,而管理体系也不是空洞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企业管理上水平。

(二)宣传教育,培养意识。对于“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的关系及其相互融合的动作、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开展深入地宣传教育。只有意识到位了,才有可能将标准的要求执行到位,管理上水平才不会成为空话。

(三)强化过程,弱化要素。“三标”管理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都要建立起过程化的管理体系,突出过程概念,明确以流程为引导,强化部门员工间协作的行为要求,建立一体的过程要求,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各部门、员工间的协作。

(四)加强协调,全员参与。加强不同主管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协调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表述,推进全员参与,通过行为规范体系的实践,提升企业管理的标准,加强执行力,促进管理上水平。

五、浙江中烟管理实践探索

浙江中烟“三标一体”建设工作对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初,我们就紧扣“三标”管理体系制度化与标准化的要求,在制度文化中融入企业各项管理理念的要求,同时也将企业制度、标准的管理体系纳入到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中,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企业文化与制度标准融合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

行为规范与“三标”管理体系的过程化管理相协调,互为促进,保证了管理执行力的提高,为推进管理上水平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总公司总经理姜成康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10.

[2]李克明副局长在2009年全国烟草行业管理体系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R].2009.

[3]何载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规范化;策略

物资采购招标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构成内容,通过采取招标方式采购物资,煤炭企业能够有效降低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促进自身经济效益提升,因此,这是一项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然而,尽管现阶段大部分煤炭企业都提高了对于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的重视力度,但在实践之中,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规范性较差的问题,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强思想认识,正视现阶段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深入理解推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价值,采取科学策略构建规范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模式,力求切实提高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一、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招标文件普遍缺乏规范性

尽管从整体上看,煤炭企业所编制的物资招标文件并不存在原则性错误,但在细节方面,仍然有着较多问题,导致招标文件规范性不足,不利于推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煤炭企业招标文件在细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覆盖不够全面,没有对物资供应和物资采购活动在各方面的实践要求进行详细规定;二是文件条文不够专业,未能充分体现招标活动的目标和期望,不能对物资采购招标活动发挥指导作用;三是内容中所包含的物资采购参数不够准确,通常需要在展开评标工作时,对其加以再次修改,导致招标管理工作内容增多,影响整体工作进度。招标文件缺乏规范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未能给予物资采购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应有的重视,或者缺乏对于具体招标项目的详细了解。

(二)招标过程公正性严重不足

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工作,过程公正性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标过程未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没有具体公布细节性招标内容;第二,招标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缺乏制度约束和科学指导;第三,招标过程中,煤炭企业往往会与拟中标单位,事先就中标价格进行商谈,然后在签约时临时变更合同已确定的价格,既不符合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原则。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未能充分认识保证物资采购招标工作过程公平的重要性,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利于自身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对于招标过程的监督

煤炭企业对于招标工作的监督控制力度仍然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既难以形成对于招标风险的有效防范,也无法保障招标活动按照既定制度规范开展。大部分煤炭企业都未能认识到通过内部控制把加强对招标过程监督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监督工作实施方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未能做到定期根据制度要求开展物资采购招标监督管理活动。

二、煤炭企业开展规范化物资招标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规范物资招标管理工作,煤炭企业能够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增强物资采购信息的对称性和透明性,达到节省资金、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尽管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开展规范化物资招标管理实践,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促进煤炭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物资招标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强物资招标管理的规范性,煤炭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能够在根本上实现提升,为煤炭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确保煤炭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

(三)有利于推动煤炭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物资采购和管理在煤炭企业的整体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通过规范物资招标,将市场化力量纳入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之中,更好地分配管理精力,为其他经营管理项目提供更多支持,推动自身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增强综合市场竞争力。

三、煤炭企业构建规范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完善招标文件拟定制度,提高招标文件规范程度

招标文件管理是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针对现阶段煤炭企业物资招标文件在全面性、专业性和参数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煤炭企业应重视完善招标文件拟定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招标文件的拟定要求,为工作人员提供具体参考,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招标文件拟定。拟定招标文件前,文件编写人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招标项目及技术参数进行详细了解,力求增强招标文件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招标文件编写人员应重视对招标单位的具体资质加以全面了解,将此作为招标文件编写的重要依据,提高招标文件的实践指导价值。初步完成招标文件拟定工作之后,煤炭企业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系统审定,认真确认其中的细节性事项,避免在后续的工作之中出现需要进行多次修改的情况,有效控制招标工作进度,确保招标活动按照既定计划规范开展。

(二)健全物资招标管理机制,推动物资招标有序开展

制度在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煤炭企业应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充分了解,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生产情况和物资招标要求,建立健全物资招标工作管理机制,形成对于物资招标管理的有效约束,从源头上杜绝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煤炭企业应重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全过程的规范流程,推动管理朝着标准化与有序化方向发展。煤炭企业应重视构建与物资招标管理工作机制相适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具体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岗位的责任加以明确,把工作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营造权责统一的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氛围,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若物资招标管理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应根据岗位责任制度展开责任追究工作,进一步形成对于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的规范。

(三)加强招标活动监督工作,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正

针对物资招标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煤炭企业应加强对于招标活动的监督控制,通过高水平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监管力度,增强招标活动的规范性。首先,煤炭企业应明确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物资招标工作机制,确定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物资招标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做到“全过程监管”;其次,煤炭企业应对自身组织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完善,设置专门的物资招标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招标文件和招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严格的监督审查。煤炭企业应给予监督管理部门充足的监管权限,保证监督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推动监督管理部门形成对于物资招标工作部门的制衡,保障各项制度要求得到有效落实;第三,煤炭企业应在开展物资招标管理活动的过程之中,做好风险防范控制工作,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最后,煤炭企业应重视提高物资招标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接受外界各方的监督,杜绝提前商议中标价格等行为。

(四)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招标管理队伍

规范化的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必须依托于一支兼具专业素质和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管理队伍。煤炭企业应重视面向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人员开展主题培训,通过培训,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制度的了解,熟悉掌握规范开展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的规范流程和细节性注意事项,切实提高管理能力,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展开各项工作。煤炭企业应重视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人才招聘机制,力求引入物资采购招标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调整物资招标管理队伍结构,为物资招标管理实践注入全新活力。

(五)着力引入信息网络技术,改善招标管理整体质量

信息时代,煤炭企业要把“互联网+”思维作为推动物资招标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指导思维,着力在物资招标管理实践之中,引入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与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化物资招标管理模式构建进程。煤炭企业应着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能力,重视将各项物资招标管理信息与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储存,并在数据分析挖掘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如在分析投标单位资质时,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其过往履历和经营状况展开系统分析,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参数要求进行全方位衡量,增强保障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的实效性。煤炭企业应着力提高物资招标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信息化物资招标管理工作模式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完成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实践。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基于对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在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煤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以及推动煤炭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等,具有积极作用,煤炭企业要正视现阶段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招标文件缺乏规范性、招标过程公正性严重不足以及缺乏对于招标过程的有效监督等问题,通过落实完善招标文件拟定制度、健全物资采购招标工作机制、加强招标活动监督工作、提高招标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在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实践之中引入信息网络技术,切实推动规范化招标管理模式构建,增强物资采购招标活动的规范性与有序性,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仕品.煤炭企业物资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J].财讯,2018(12):98.

[2]杨薛斌.浅谈煤炭能源企业招投标规范化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19):33.

[3]吴锋霞.煤炭企业物资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6(02):100-101.

[4]刘淑艳,李景雨.煤炭企业招投标管理创新研究[J].商情,2019(32):176.

[5]史仍方,赵凯.探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关于招投标的应用[J].财讯,2018(02):92.

[6]王文静,吴陈誉,杨弘睿.煤炭企业招投标过程成本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8(09):136-138.

[7]李景雨,刘淑艳.浅谈煤炭企业招投标过程成本控制[J].商情,2019(32):135.

[8]张赟.煤化工企业的招标采购管理方式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7):332-334.

[9]张弛.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初步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8(12):197.

[10]李娜.煤炭企业招投标管理创新[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03):76-79.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5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塑造推动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鼓舞和激励公司员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对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下属子、孙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

第二章 企业文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机构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协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下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各子公司成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责人。

第五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审定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方案,

审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综合管理部的职责是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各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及专责人的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落实和信息反馈工作。

第六条公司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审核、指导其他各单位、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制定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2、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3、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

4、制定公司对内对外宣传规范,并监督执行;

5、组织进行对公司企业文化重要议题的相关研究;

6、开展公司对内对外企业文化宣传,组织公司企业文化活动;

7、公司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考核、管理、培训效果评估;

8、审核对外宣传内容,指导各单位、部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第七条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人,并设立企业文化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其具体职责为:

1、制定建设计划,协助企业文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建设、推广、宣传。

2、协助综合管理部落实文化建设工作,合理安排,保证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时间。

第三章 企业文化理念管理

第八条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是指:公司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哲学、管理思想等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第九条公司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管理的执行机构,综合管理部应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总结大通的经验和特点,研究制订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第十条综合管理部在开展企业文化工作中,应深入实际调研分析,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分析公司所处产业的特点,广泛听取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提炼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使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切合企业实际,对公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十一条各单位、各部门应为公司综合管理部的工作提供充分支持和密切配合,积极提供建议和意见。

第十二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审议和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将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四章 企业文化制度管理

第十三条公司企业文化制度是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表达和规范,必须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一致。

第十四条公司的企业文化制度系统涵盖下述三个领域:

1、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规范。该制度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设计,是企业思想文化塑造的基础;

2、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该制度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进行了设计,是企业行为文化塑造的基础;

3、企业风俗文化制度。该制度在对内工作上,对企业教育培训、礼仪仪式、服饰、体态语言、工作场所相关规范做出规定;在对外工作上,对企业营销观念、服务规范、公共关系、银企关系、公益活动、文化传统做出规定,是企业风俗文化塑造的基础。

第十五条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的编制和监督机构。相应管理制度经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生效后,综合管理部负责推动落实。

第五章 企业文化器物管理

第十六条企业文化器物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相关器物的设计,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十七条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1、公司 vi 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2、企业象征图案;

3、企业宣传标语;

4、企业吉祥物;

5、企业之歌;

6、企业容貌。

第十八条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应用范围包括:

1、办公用品、事务用品;2、企业证照、文件类;3、交通运输工具类;4、指示、标识类;5、广告展示陈列类;6、商品及包装类;7、服饰类;8、公司出版物;9、公司礼品;10、公司网页;11、其他。

第十九条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的设计管理机构,综合管理部在充分听取相关意见后,组织设计单位对企业文化器物进行设计。各项设计经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认可,综合管理部负责推动落实。

第六章 企业文化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综合管理部负责推动公司企业文化的实施,组织开展公司对内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各部门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不得违反公司企业文化相关规定。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宣传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外宣传时,必须将宣传内容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审核,并会同综合管理部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综合管理部应协助各单位做好企业形象推广工作和企业标志标识使用规范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为更好地培育、塑造公司企业文化,综合管理部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单位、各部门可以提议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由综合管理部研究并提案,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综合管理部组织开展活动,或协助分公司开展活动。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解释、修订。

第二十七条公司下属各单位遵照本制度制订相应实施细则。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6

一、对企业电子文档进行风险管理

所谓对企业电子文档进行风险管理,就是在着手于企业电子文档的形成阶段,对企业电子文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防范、应对,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切实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最小程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电子文档的安全性,避免企业电子文档受到损坏。

根据企业电子文档的管理现状,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开始,到企业电子文档利用的一系列的环节,存在着很多影响企业电子文档管理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中除了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之外,也涵盖了保管条件、法规制度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其中也包括工作不规范、抵触、懈怠等主观因素,从而导致了企业电子文档资源的流失和损毁,对于企业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新的风险会不断出现,因此,必须建立企业电子文档风险管理模式。

二、电子文件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电子文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保证电子文档管理质量、制度得到落实,必须实行电子文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1.建立健全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的监控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归档、保管和利用开发,中间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的责职不清、制度不明、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影响电子文档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完整性。因此建立健全电子文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档案部门可根据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等标准,制定切合实际的电子文档制度,指导工作、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如:电子文件形成后,按照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时进行收集积累工作。收集的电子文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并确保其安全性,保证电子文件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不被非正常改动。在收集积累基础上可参照企业档案分类办法等制度,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鉴定与归档。整理时应遵循电子文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及便于电子档案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前的鉴定,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定。鉴定其真伪、鉴定其保管期限、鉴定其元数据与内容信息是否一致。电子文件档案归档,可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规定实施,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归档后的电子档案进行技术检验、汇总,按规定定期向有关主管部门移交。电子档案归档后,进入电子档案管理的保管与利用环节。定期将在线的电子档案转存为脱机保管,在规定环境下存放。定期对电子档案检查,设备更新后必须进行载体转换、转存,迁移时要进行数据校验,确保电子文档有效的存储。电子文档的利用,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在安全情况下提供在线利用和信息开发服务。电子档案鉴定和销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销毁前完备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规范这一系列管理规定,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2.运用以企业主营为特色的电子文档网络管理系统,实行科学化管理

当今网络时代,很多企业为了经营发展的需要,开发并使用各具特色的协同办公信息化平台系统。企业档案部门可在本企业信息化平台上,根据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电子文档网络管理中心,形成电子文档管理和服务网络,实现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保管、利用到电子文档著录及数据的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电子文档网络管理中心,将各类电子文档接收并保存于信息系统中,把企业文档一体化数据和各种载体档案信息数据衔接,形成对内进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管理、利用;对外连接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如,上报档案年报、电子文档的移交、各种档案数据的移交等信息沟通中心。该管理中心,以企业库存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为信息资源,以企业经营的特色为主要内容,实行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例如,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把推介企业形象图文并茂的优质品牌、业绩成果、科技精品等,通过电子扫描、图片摄影、音像刻录等方法,从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文档、档案数字化转换,以提供多元化利用服务。电子文档快速、有效的利用,也可通过电子档案著录规范的管理来实现。电子档案著录是网上档案检索的工具,它能够揭示企业电子档案的内容、形式特征以及重要业务项目。依据国家《档案著录规则》、《档号编制规则》及参照有关电子档案著录的新标准,著录的层次由高到低:企业全宗类别案卷文件,从总体到部分多级的完整著录,实现电子文档分类、检索、利用、统计自动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开展电子文档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文档管理的水平,因此,企业可推行电子文档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企业一种有效的提高员工绩效、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应结合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电子文档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目标、管理权限以及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和规定,建立一套健全的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工作目标管理制度。

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电子文档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平、严格、结果公开、客观考评及结果反馈的原则,可采用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叙述法等,定期监督和检查企业电子文档管理情况,开展绩效考核,将企业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绩效纳入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和评优标准范围,把考核结果与薪酬收入和职位晋升挂钩。从而,增强电子文档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电子文档管理水平,激发管理人员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优秀的业绩。

企业电子文档多元化有效的利用,是当今网络时代企业推介社会形象、优质品牌、业绩成果、科技精品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在经济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条件。因此,企业必须加强重视电子文档管理,采取与企业经营相适应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电子文档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优质的服务。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化

小企业组织架构扁平化,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也是唯一的决策者,具有决策迅速的特点,能快速把握商机。但中小企业在用人上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老板“一言堂”现象严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思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持续发展能力。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规范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局限使得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1.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原始凭证不仅能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还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是财务会计的基础资料和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往往忽视对原始凭证的保管与收集。凭证后面的原始凭证仅有“白条”,甚至连“白条”都没有,更不用谈审批、审核的单据了。没有了规范的原始凭证支撑,财务会计的公信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都不能得到保证。2.会计凭证制作随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处理不规范,财务会计在取得原始单据后应对该笔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每笔经济业务都有其对应的会计科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同样的经济业务被放进不同的会计科目里,或者会计科目的选择使用不正确。这些都给后续财务管理人为设置了障碍,财务报告失去了可读性及可比性,会影响企业决策判断及投资人决策。二是摘要书写不规范。会计摘要的不完整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中体现明显。笔者在几家中小企业调研时,经常遇到摘要书写不完整、格式不统一甚至不写摘要的情况。会计凭证摘要是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内容的提炼,会计摘要不完整会给后期查账及财务分析造成困难。3.财务会计文书保管不规范。部分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完成凭证制作、编制报表,忽视对会计文书的管理。会计凭证装订不及时,不顺号;税务资料不及时规整装订归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及税务资料的保管期限都有规定,不重视财务会计文书保管会给企业带来隐性的风险。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完善

现代财务管理分为财务控制管理和财务会计管理。财务会计为企业财务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因此财务会计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控制进行后续管理工作的前提保证。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建立不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会计岗位缺乏牵制。在很多中小企业里,出纳会计由同一个人担任,或是老板的亲戚做出纳,由外聘财务人员或财务公司定期做账。财务人员或财务公司取得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会计报表的失真。同时,由一人同时担任出纳和会计,容易造成公司资产的流失。2.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缺乏。在中小企业中,老板“一言堂”现象明显,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财务会计没有具体的内部制度的指引,会失去监督的职能作用,在企业内部失去公信力。而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财务会计的规范化。

(三)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财务会计规范化的基本保证,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一般较大型企业低,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且激励手段偏弱,不容易招到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会计人员,中小企业即使招到了相对满意的人员也容易流失人才。而现有的财务会计因自身的局限性,知识结构老化固化,缺乏综合分析及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不能帮助企业在管理上提升,规避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1.完善财务会计电算化操作手册。现代企业往往依靠财务核算软件进行财务会计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没有完整的财务核算软件操作指引。即使有也仅是软件公司编制的标准版操作手册。标准的操作手册不具备针对性,可读性不强,只能做一般指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指引均应形成文档制度化。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引不会出现因财务人员变动而导致新来人员认知上的断层,有利于企业管理规定的延续。2.会计处理制度化、标准化。会计处理制度化、标准化是指根据《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具体的财务操作手册,明晰资产、负债、权益的核算内容,制定统一的处理规则。如规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案、存货跌价损失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折旧年限等。同时将经济业务按类型分类,每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应同一种会计处理方案,固化到同一个会计科目。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管理要求来设置明细分类账目,充分利用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功能,为后续财务分析控制管理打下数据基础。在会计科目明细化的基础上,财务会计要与财务管理人员一起充分讨论如何书写会计摘要,什么样的会计摘要能为企业提供分析基础,固化统一书写格式。会计处理制度化、标准化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内容。3.会计及税务文书保管规范化。会计文书保管规范化是财务会计规范化的实物体现。针对不同的会计及税务文书制定不同的装订时间、装订内容,将该方案责任到人,以便后续查阅。会计及税务文书的整理、整洁、整顿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工作。

(二)建立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体系

内部会计制度的核心是实现权责分明、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如在最基本的岗位设置上,会计与出纳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中小企业要遵循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职能。2.建立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的缺乏及各部门间职能边界模糊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不规范的重要体现。为此,企业应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制定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以工业企业为例,可以建立生产性采购支出、非生产性采购支出、办公用品及其他费用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将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程序等制度化,企业管理层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相应责任。3.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在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应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审核制度。与外部审计不同的是,内部审计往往是审核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公司管理流程的规定,目前的流程制度是否适应公司管理需要,以帮助企业发现漏洞,梳理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

财务会计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的实现,具体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财务会计的作用,从潜意识里认为财务会计仅是做报表和报税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同时,中小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漠,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存在到处找发票,指示财务人员虚假入账的行为。要改变这一点,首先要让中小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负责人是本企业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要增强法律意识,让其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同时中小企业管理者应保证财务会计的独立性。只有中小企业负责人了解财务知识、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性才更有利于财务会计规范化及企业发展。2.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道德修养。为此,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还可以针对办公软件、ERP软件的使用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增加企业外部培训,让财务会计人员学习新的财务理念及法规政策。财务会计人员的思维不能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拓展思维有利于财务规范化的形成,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应多和其他企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

(四)充分利用财务咨询公司的优势,帮助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

目前,有一些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处理方面请人代账,或是找中介机构代账。笔者认为,财务咨询公司作为财务外包公司的一种,比普通代账人员具有专业的优势。中小企业应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除了日常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外,可以依托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建立财务流程和内部审核审批制度,培训企业财务人员,帮助企业财务会计规范化。财务会计规范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财务控制、规范会计行为,实现财务会计的规范化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霞.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探析[J].当代经济,2014,(3).

[2]史山兰.影响甘肃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会计,2014,(8).

[3]山.试论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国际商务财会,2013,(6).

企业文化管理规范篇8

一、物质层文化

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等。

2.企业人际关系分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两部分。对外关系主要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3.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4.服务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层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2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