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发展范文

栏目:美文分享作者:溪枫文库来源:溪枫文库发布:2024-05-03浏览:2

社区建设发展

社区建设发展篇1

一、服务党员树形象,扎实做好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工作。

社区支部现有党员51人,下岗失业党员达19人。社区内辖区单位皆系破产改制企业,改制后,大批原企业党员组织关系将转入社区支部。如何为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服好务,将成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重点工作,对退休党员积极开展夕阳红活动,引导老党员树立退休不退党的思想,让老党员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他们积极为社区退休人员、为社区文明创建服务。对下岗失业党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下岗不失志的思想,让下岗失业党员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并带动更多社区下岗事业人员积极就业。通过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党员服务,带动党员服务居民群众,树立社区党员良好形象。

二、加强党员教育,强化队伍建设

a)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社区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回社区”八小时以外参与社区各项活动。随着社区党员的队伍的壮大,党员教育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党组织引导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坚持真理,崇尚科学,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解决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对党员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电教育室的作用。贯彻落实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云的工作方法。通过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达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开展社区党建帮扶工作。为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的完成,把握主题,明晰思路,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好社区党支部建设帮扶工作,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

b)做好入学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发展工作

做好入学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发展工作,是社区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重要任务,对于健全基层党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社区党组织要有计划的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由专人负责联系,定期进行谈话,定期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教育。把社区内思想进步、要求入党的并符合入党条件的各类优秀人员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员队伍。计划今年将1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三、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协调好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关系,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协调社区与单位共驻共建工作。建立和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职责落实到位,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社区党建工作合力。

四、以党建促社区建设

为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今年,我们决定将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和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作为20*年一项重点工作,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创新思路,在特色工作上下,着力打造精品亮点,今年要以“创建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的要求创建特色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全面推进社区“五个好”支部创建工作,认真按照要求,搞好社区党建,将和谐社区的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社区建设发展篇2

一、巴彦托海嘎查的过去与现在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是由鄂温克、达斡尔、蒙古、汉等多民族组成的牧业嘎查。巴彦托海嘎查土地面积141815亩,8.8万亩平地草场,共有牧户140户,总人口506人,党员27名。1995年以前嘎查中大多数牧户处于贫困状态,全嘎查仅有3户砖瓦房,嘎查集体所有固定资产只有2间空房和80亩撂荒地。实施牧区“双权一制”草场双承包中,分了4.8万亩打草场,户均草场400亩左右。

1995年乔玉芳任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任副嘎查长兼嘎查党支部书记,与支部的两位成员一起,筹划组建牧业协会组织。从此这个贫困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牧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995年不足1200元,增加到2007年的6000多元,户均固定资产达到30万元以上,好的达到了50万元。当年的贫困牧民已经全部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新生活。2007年嘎查盖起了办公楼,同时建了5栋牧民公寓,其中1栋为老年公寓。牧民家庭通了自来水、送了电。嘎查规划的10.2公里公路,2007年完成了5.5公里公路,2008年计划完成4.7公里。

二、巴彦托海嘎查推进合作经济的基本模式

巴彦托海嘎查推进合作经济采取的是嘎查党支部加协会管理的办法。协会在嘎查党支部领导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下设奶牛协会、肉牛协会、牧羊协会等6个专业协会。协会是以社会公益化方式运作的服务型合作组织,主要为牧民的春耕秋收,对接市场,进行行业协调、行业自律、行业自我服务提供协会担保,并规范行业的经营管理,引导牧民走一体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

专业协会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以奶牛协会为例。巴彦托海嘎查奶牛协会是巴彦托海嘎查推进合作经济的基础。奶牛协会于2001年5月正式注册。协会会员有两种身份。大户注资的股份会员和出300元会费的普通会员。大户注资到协会的具体项目上成为协会项目的股东,根据项目经营情况分红。大户注资的股东会员和普通会员均享受同等的协会服务。协会不定期收取会员费,主要用于嘎查正常办公文件和材料、各种培训、参加会议等费用支出,用完再收。专业协会下设6个会员小组,每组2个组长,1个带着剩余劳动力出去从事二、三产业,另外1个专门负责畜牧业。不论是否会员,每组负责20多户牧民,每月开1次小组会。筹建初期,协会成员自筹资金68万元,依靠嘎查组织资源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资金42万元,申请防灾基地建设项目资金6.75万元,贷款45万元,初始投资161.75万元。协会发展不仅对奶牛饲养管理科学化、市场开发、稳定价格、降低成本、统种、统收、统一规划、分户管理起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分户投资大、季节性生产的浪费,解决了单户难已办到的问题,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促使嘎查养牛业可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2006年统计,仅养牛卖奶1项,28户贫困户户均收入3-4万元,富裕户1年收入15-16万元,中等户收入6-10万元。同时协会坚持“龙头企业+基地+牧户”的畜牧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原则,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到2007年140户牧民已经全部成为协会会员,协会的集体经济达到622.95万元,在嘎查级组织的宏观控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奶牛协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嘎查组织抓住各种机遇,先后组建了肉羊协会、牧羊协会等各类专业牧民协会组织。例如肉羊协会,不仅惠及了本嘎查17户养羊户,还带动全旗178户养羊户的入会合作。牧羊协会则以经营种羊为主,给牧羊的牧民带来了更多价值空间以及增收致富的机会。

三、巴彦托海嘎查合作经济的影响与变化

巴彦托海嘎查推进的嘎查党支部加协会管理模式,在推进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构建和谐新牧区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积极效果。在考查中我们发现,巴彦托海嘎查合作经济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1个或几个专业协会的层面上,而是建立在嘎查级组织的区域影响力和控制力层面上。巴彦托海嘎查产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经过几年的运作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感情功能、社会参与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5大牧业社区功能的基本框架,并且成为推进嘎查合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和社会环境基础。

(一)经济功能

协会立足本嘎查的资源和实际自然条件基础,积极进行各种经济及商业活动,为牧民创造牧业发展空间,增加多方面的就业,提高了牧民的收入水平。突出地方一是推动牧业专业协会发展,通过行业自律与监管、引导、服务,带动本嘎查的牧业生产不断向高度化发展。过去家家户户的牛羊最多不过10来头。目前嘎查家家户户都有奶牛专业户,大户一家有40头高产奶牛。二是抓项目,办实体,扩展嘎查的二、三产业,提供增收途径和富裕劳动力的就业。现在嘎查有材料厂、矿石采砂厂、建筑队和与东来顺合作的肉类食品加工厂,与北京韩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的空心免烧砖厂等,此外还争取政府支持较小少数民族的农村清水饲料地、草原建设项目,自来水、水泥路项目,电力项目、远程教育,多种经营项目,还有小少民族脱贫项目等。三是为牧民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贷款协商服务,争取政府贴息贷款,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牧业金融信贷问题,扶持牧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设奶牛村时协会担保的牧民个人贷款,新建牛舍抵押购置高产奶牛的贷款、政府扶持较少民族的贴息贷款等。几年来争取政府贴息600万元左右。四是统一面对市场,集中采购高产奶牛、统一送奶、统一租用草场种草等等,减少市场环节、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抵御市场风险,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例如2006年旱情严重,买1捆草要20多块钱,协会集体租了草场,带着牧民去打草,核算起来11块钱1捆,降低成本接近50%。再如送奶,二道贩子哄抬物价,兑水掺假,收1公斤奶最低要赚牧民2毛钱。协会购置了送奶车并配备了质检设备,1公斤奶只要5分钱,承包送奶的牧民每趟还可以收入400元左右。既控制了收奶质量和奶价,又为牧民降低成本增加了收入。

(二)教育功能

协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不定期对牧民进行知识、信息及价值观的灌输。比较典型的,一是制定扶持嘎查牧民大学生的政策。对富裕户考上大学的每人奖励1000元;对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家庭,孩子上大学每学期由支部资助2000元;残疾家庭孩子上大学支部每学期资助3000元;贫困户考上大学的嘎查承担一半学费,残疾人家庭实在供应不起的学生,协会不仅要供学费,还要保障生活。以此鼓励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升知识能力,拓展视野,提升价值观。到目前总共资助了28个大学生,资助费用40多万。同时为嘎查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回来了7个,综合服务站的兽医就是农大毕业回来的,整个配种、改良、防疫都由他们来做。二是建立远程教育中心。有7台电脑供年轻牧民以及孩子们看看远程课件、查查资料,接受更多的教育,学习到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三是进行不定期的生产技术短训。协会从北京农大、各省的农业口请专家,利用会员会费打印资料,复印教材,每年至少搞6~7次培训,进入冬天农闲最少1个月培训1次。仅2007年就开展了9次这样的培训。

(三)感情功能

正如乔玉芳说的“这是一个家庭,把自己当成一家之长,要爱护自己的牧民。无论贫或富,大家都是平等的……”。从协会采取的小组2带20户牧民的会员体制,到开展的“党员三结合致富链”活动中党员“一帮一”,发展到党员“两帮一”、“三帮一”,以及协会对贫困户、残疾和孤寡老人的资助和帮扶、关爱,协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了牧民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氛围,也满足了牧民在感情上和物质上的需要。嘎查42户贫困户除3户孤寡老人由嘎查救济外已全部脱贫,2006年又开始实行了牧民休养金制度,所有60岁以上的牧民会员,不管生活富裕不富裕,每年享受劳动休养补助金1500元。现在全嘎查上下都去关心那些最贫穷的牧户,协会拿出资金来扶持贫困户,大家都特别拥护,每次拿回来项目,大家都互相谦让,总是先给最贫困的会员,亲和力越来越强,已经形成了人人互相谦让,事事济贫济困的新风尚。当初15户参加这个协会后想让更多的人参加,嘎查打4辆出租车到各家去接人,前面接了,后面就往回跑。现在不仅全嘎查的牧户都主动加入了协会,外嘎查的牧户也有加入协会的了。

(四)社会参与功能

协会已经成为巴彦托海嘎查牧民参与社会的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一是协会为牧民建立了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与东来顺、蒙牛、伊利等大企业建立的牧业产业链,牧民把嘎查组织看作联系社会的桥梁。二是协会的组长凭与牧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协会的事和老百姓沟通,把老百姓的事及时反映到协会来。牧民无论什么事儿都依靠协会,协会和嘎查党支部会到什么季节该干什么都安排好,形成了牧民对嘎查组织的依赖心理。三是协会把落实牧民的决策权、监督权作为密切党组织与群众、协会与会员关系的关键,从规范嘎查议事决策程序入手,建立了嘎查党员议事、嘎查两委联席会议、嘎查牧民大会等制度,规范了村务公开,将嘎查草牧场租赁、集体经济收入支配使用等情况及时向牧民会员公开,并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由嘎查全体党员和牧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议事日”,通报嘎大事项,牧民直接参与决策和监督,做到了嘎查每一项决策都经嘎查党员和牧民会员共同讨论决策,并通过经常交流,形成了一种共同面向社会和参与市场的合力。

(五)社会控制功能

突出的是在嘎查草原生态保护的控制上。嘎查的草场面积小,又承包到户一部分,养羊太多草场破坏快。为了控制草场生态,卖低产羊养高产奶牛,建立了奶牛村;牧羊户饲养种羊,通过提高牧羊价值来控制生产头数;租赁草场,把嘎查的育成牛、羊赶到载畜量不足的嘎查去放;按小组统一布局草场轮牧,一个小组有6个隔带;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牧民收入,从而提高牧民控制放牧头数的承受能力。现在嘎查近3万亩放牧场,牛控制在2000多头,羊控制在1万只,做到了嘎查草场可以控制在合理载畜量下而不会影响到牧民收入。

四、巴彦托海嘎查合作经济发展的启示

由巴彦托海嘎查合作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启示一:嘎查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推进牧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巴彦托海嘎查短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嘎查党委书记乔玉芳认为是支部加协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巴彦托海嘎查支部加协会的组织化模式使牧民组织化提升到了嘎查级的组织化水平,从而营造了巴彦托海嘎查牧业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使得这种嘎查级组织化服务成为提升整个牧区社会的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

牧民的组织化是以具有“牧民”身份的“人”的组织化,有面对市场、维权等具体而明确组织行动朝向,没有地域或缺少具体边界的牧民组织形式,其治理与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提高组织成员的行动能力。而嘎查的组织化是通过嘎查社区建设而达致的牧民组织化形式,以嘎查聚合体,如各类专业协会、社会团体为参与单元,以全面建设牧区社会为手段,以提升牧区整体生活价值为目标,嘎查牧民全体参与的嘎查社区的组织化实现形式。嘎查社区建设有明显的地域边界,是为提升整个牧区区域的综合发展能力服务的。这种嘎查级的牧民合作组织形成了“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的牧业社区发展基础,使得以在嘎查地域有着共同生活方式、信仰、背景、利益及功能的群体有了成员集体身份以及归属感。在社区内成员彼此之间有了更为密切的交往、互相照顾、关心、合作、支持和依赖。透过社区对成员的保护和集体行动,成员可以了解他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更能有效地保障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组织牧民更广泛地参与社会,并为社区发展作出贡献。

从当前牧区的普遍情况看,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其重要原因是嘎查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弱,牧业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没有形成。牧区普遍缺乏自主地建立契约化组织的传统,牧区在实行家庭“双权一制”以后,更导致牧民个体经营的独立性、分散性,集体经济因素中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缺位导致其收益私人化,弱化了嘎查级组织的服务功能,由此影响了集体资源对嘎查级事务的推动作用。而机会不足和能力不足是牧民个体的最大弱势表现,大多数处于发展初期的合作组织仍然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牧区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口流动因素使已组织起来的牧民合作组织成员的素质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内生性相对不足,必然给其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嘎查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工业化发展严重滞后,牧民生存和生计问题受到影响,环境建设能力不足,特别是通过牧民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比如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公共产品难度很大。这一切都使得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也使得提高嘎查级组织化水平,加快牧区社区建设与发展,尽快改善这一状况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

启示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进牧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作用

社区建设发展篇3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社区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一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经验,表彰先进,促进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建设服务型人文社区的目标,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下面就全区一年来社区建设工作情况作以回顾,对近一时期社区建设工作做以部署:

一、一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回顾

一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区委领导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社区主办,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合力,使我区社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社区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态势。各街道党工委和有关部门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力度普遍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干部补贴标准得到普遍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功能得到比较充分体现。具体表现在:

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列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社区建设情况汇报,不断理清和完善社区建设思路。通过组织召开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社区干部座谈会等形式,把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贯彻到基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深化城市管理、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工程,是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安定团结的重要载体,是加快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任务。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有关深化社区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并以刚性指标的形式纳入“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了高标准整合社会资源、高效能管理社区、高质量服务居民的理念。不断探索社区建设新途径,巩固社区建设成果,通过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开展“一站式办公、一门式服务”、与居民群众建立连心桥开展聊天活动等手段,有效推进了社区建设进程。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感到现行的服务模式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确定了20*年重点抓好以改善“一站四室”条件为主要内容的硬件建设也就是物质文明建设;20*年重点抓好以居民服务呼叫中心为龙头的社区服务软件建设,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20*年重点抓好以社区居委会换届为契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程,也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具有我区特点的社区建设阶段性目标。通过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创建数字化社区,实现社会化服务。建成了集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特困职工帮扶中心、行政投诉受理中心“五位一体”的*区公共服务中心。从而更好地转变了政府职能,为驻区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形成了具有我区特点的以无线技术为主的社区服务网络。各街道办事处也抓住有力契机,乘势而上,实施了社区建设“五大工程”:一是以完善社区服务为主题的民心工程;二是以加强社区低保工作为重点的兜底工程;三是以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依托的基础工程;四是以建设社区综合信息网为手段的数字化工程;五是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的保障工程。公共服务中心的建成和“五大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全区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社区建设基础不断完善

社区建设工作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必须创新思路、提高标准、完善功能、培养人才、规范发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1、整合社会资源,奠定社区发展基础。区委、区政府从社区建设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社区建设纳入街道办事处纲性目标考核,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通过建立“政府拨入一点、街道承担一点、社区筹措一点、政策争取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帮扶单位资助一点”的资金投入方式,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渠道。截止目前,各方累计投入近5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社区“一站四室”建设和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等硬件建设迈上跨跃式发展轨道,为实现社区建设分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年相比,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由40.12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平方米。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4家;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的有5家;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有9家,200平方米以下的有16家。去年新建成的15处社区办公用房全部建立了居民事务受理中心,实现柜台式服务,提高了社区与居民的亲合力。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引进市场机制,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社区建设应该而且必须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才具有生命力。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确定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数字社区”的工作思路。结合今年全区开展的创建服务型人文社区活动,运用三种方式解决居民生活难题。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向市民提供行政事务类服务;二是政府提供公共运营成本,使社会资源与政府工作实现有效对接,无偿为市民、企业提供信息与社会服务;三是政府搭台运用市场化手段创建新型载体,建立信息网络为民服务。整合域内闲置资源,建成了2200平方米的“*区公共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与辽宁凯希达网络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建立起以“96777”为核心的辐射全市的信息呼叫中心,并与街道、社区联网,实现社区教育电教化、社区服务网络化、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区公共服务中心包含“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特困职工帮扶中心、行政投诉受理中心”五个服务系统。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将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和行政许可权限的部门纳入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形成一站式办公格局。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是通过建设以无线信息平台为载体,建成全国领先的集因特网、热线电话、单键呼叫为一体的区、街、社区三级智能呼叫中心,为179名社区干部配备了移动信息接收机,为20名残疾人安装了六功能的单键呼叫器,24小时全天候为居民提供完善、快捷优质服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负责全区失业人员日常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洽谈、就业培训等工作。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针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进行帮扶救助的载体。行政投诉受理中心负责受理对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接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投诉的分办、答复的机构。中心启动一个月以来,已接到各类求助咨询投诉电话近千个,就业信息500多条,为100多人找到就业岗位,40多户居民通过96777接受了家政保洁服务,分办行政投诉11条,全部由区内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在区政府网站上反馈。真正实现了民思我想,民意我行,民权我护,民生我助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3、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工作有序运行。一是健全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全区34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会和社区保障、法律、卫生、文化、体育、环境、就业等工作组织,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职能作用。二是优化社区干部队伍。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中,使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目前全区179名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2名,占46%,平均年龄33岁。中共党员63人,占35%。通过连续两年的双十佳竞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在保障社区干部补贴及时发放的基础上,两次调整社区干部补贴,主任、副主任、委员将分别达到500元、420元、340元。今年将出资5万多元对1*名符合养老保险条件的社区干部实施养老保险。四是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治安、卫生、环境建设、便民利民等服务,特别是组织了城市低保对象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暂未就业人员参与了社区服务。目前全区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119支,志愿者人数达到26*人,开展了17000多人次的服务。五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全区机关普遍建立了联系社区制度,明确深入社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为社区内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开展就业服务。出资61万元购买了740个公益岗位,安置“4*0”人员就业。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近年来共培训2500人次,实现就业10000人,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社区建设合力不断增强

为保障社区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区建立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街责任制,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8个指导组,协力推进社区建设。区文明办、城建、环保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生态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公安分局积极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社区民警通过居民选举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建立了80人的夜间巡防队,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治安。卫生部门建立了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已建成的16所社区卫生医疗站(所)覆盖人口14.3万余人,占城区人口总数的80%以上。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法律等部门,以“四进社区”和“爱祖国、爱*、建设新家园”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合力。全区建成的一大批文体设施和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去年以来,全区广场文化活动达到220多场,参加演出5300多人,观众达5万多人次。襄平街道的社区老年大学、母亲学校已成为省、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典型。群团组织主动深入社区开展工作,有效地拓展了社区工作领域。许多民营企业家积极进入社区,为社区待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强化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参与意识。经过积极努力,全区基本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格局。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20*年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正式启动,受到了省、市领导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赞誉,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与会领导到现场进行参观,宏伟区、弓长岭区等先后到中心参观学习。我区社区建设经验在全省社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中心发言。*区人民政府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社区建设示范区;武圣街道、襄平街道被命名为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安居社区等6个社区被命名为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孙杰等11名社区干部被命名为市优秀社区工作者;徐龙军等5名同志被命名为市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市交警支队等4个帮扶单位被命名为市优秀社区建设帮扶单位;高志峰等4名同志被命名为市优秀社区志愿者。

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发展我区社区建设成果,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目标和学习型、服务型、自治型、数字型、生态型社区的要求,把每一个社区都建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服务型人文社区,全面构筑城市基层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平台,推动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满足居民群众服务和活动的要求还有距离,还要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条件。要通过这次大会,促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建设。按照市里要求,到20*年底,全区社区“一站四室”面积要有85%达到省级标准400平方米以上,至少不得低于300平方米。为实现这个标准,各街道办事处要编制好建设规划,要把社区“一站四室”建设纳入全年工作总体目标之中,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投资渠道,确保“一站四室”建设目标按时完成。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禁止一些部门向社区搞摊派,增加居委会负担。除政府部署的任务外,凡是需社区协助的,要征得社区同意,确保社区干部有足够的时间,管理居民事务。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社区组织和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组织和优化社区干部队伍是建设服务型人文社区的重要组织保证。20*年上半年全区将进行第六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各街道办事处要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人员中多渠道选拔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岗位。要组织社区干部认真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进行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广泛开展“无假日社区”、“走千家、进万户”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要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搞好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和微机操作的培训,实现教育培训制度化。逐步在社区干部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奖罚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对侵害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的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办事处、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有权罢免建议,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依法履行罢免程序。

(三)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功能,搭建城市基层服务管理平台

一是社会保障功能。社区的首要事情就是构建社会保障基础平台。要把民政部门的社会福利、城市社会救助、双拥优抚等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之中,使所有的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城市困难群体都能得到及时救济和帮助。社区要发挥优势,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和初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认定社区中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对象,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就业提供方便;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要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使社区成为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的载体和平台。

二是便民服务功能。即面向全体居民的生活需求,借助96777平台大力开发托幼、托老、配送、家政、保洁等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使居民从社区服务中得到便利和实惠。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区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将特服电话、网络信息、中介服务、救助服务、配送服务等服务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与规范社区服务市场,推动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城市管理功能。做好卫生保健宣传,提高居民预防疾病能力。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继续做好社区重大疫情的预防和报告,提高全社会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护能力;组织社区居民大力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建立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网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教育,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文化教育功能。各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活动,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增强居民群众的参与率,赢得社区居民的满意率。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崇尚先进、团结互助的社区道德风尚,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四)加强民主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规范发展。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民主自治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在第六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要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开展社区干部直选工作,把那些能办事、会办事的人选上来。按照*大的“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争创“标兵街道党工委”、“标兵社区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居务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责,赋予社区民主自治权利,广泛开展居务公开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要创造性开展社区“双评”工作,由社区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工作,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驻社区单位工作。20*年,我区社区“双评”工作覆盖面达要到80%以上。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办理公共事务、发展公益事业的社会职能,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使社区自治组织能够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保稳定,推进社区的全面发展。社区组织在依法自治的同时,要协助政府做好低保救助、教科文体、司法治安、消防城管、卫生计生、双拥共建等工作。对协管的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转变职能、重心下移的要求,做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把工作经费落实给社区。

(五)加强工作一体化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把社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实施。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对社区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和统一评定。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要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创新工作,认真落实,争当排头兵。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为党委、政府推动社区建设当好参谋助手;组织、宣传部门要指导好社区党建工作,搞好舆论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社区建设;劳动、卫生、公安、司法、文化、计生、体育、教育、环保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做好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和指导社区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驻区单位要积极支持和参加社区建设,社区也要积极为驻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要采取签订社区共建责任状等办法,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共驻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工作局面。

社区建设发展篇4

[关键词]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平安和谐 社区文化工作机制

随着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蒲白矿区形成了生产厂矿与后勤社区两大发展格局。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矿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经历几年的发展后,在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分析社区文化发展实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社区文化建设这几年来一直在搞,不管是在职职工文化生活,还是居民文体活动上,一直开展着蓬勃向上的活动,也吸引着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年年有活动,年年都是重复,文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系统的目标。2.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创新。一直以来人们把文体活动称之为文化,对文化一词的内涵局限在单一的几场文体活动上。面对社区这个主体发展面临的种种新问题,社区文化应该涵盖社区的稳定、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积极探讨社区文化在稳定服务发展上应该遵循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创新社区文化。

3.社区文化建设阵地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社区成立以来,队伍年龄偏大,基础设施几年来欠缺投入,能干的年轻的都重组到了生产单位,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后继无人,文化阵地发展严重不足,基础亟待加强。

结合建安处社区几年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就要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为主导,以创建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稳定和谐为目标,以培养高水平的社区文化骨干为组织保证,扎实推进和谐文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文化才能蓬勃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抓组织建设,建立有序的社区文化工作机制矿区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矿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和社区建设规划,量化硬件、软件指标,逐月、逐季考核,予以重点发展。首先要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使之形成矿区、社区、小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党委、总支、支部牵头,相关部门科室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共谋发展的格局,不断把各项资源优势整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2.要抓好阵地建设,搭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社区文化阵地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基本条件。为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要结合社区区域优势和实际,树立“共建共享、共促发展”的理念,建设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我们建安处社区自成立以来,兴建了社区健身娱乐小广场,新建了阅览室和图书室,建立了文化宣传长廊。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互助的良好功效。

3.要抓好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建设基础社区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中老年舞蹈队、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鼓励他们参加局内、外各项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其次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中来。建安处社区从2006年陆续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这一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吸引辖区住户积极参与,为社区的平安文化献计献策,为弘扬平安文化各树一帜。在2007年有50户平安家庭的典型代表受到了社区的表彰,使平安文化成为建安社区的特色文化。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4.抓好活动创新,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活动是社区文化的生命。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成为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成为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逐步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利用社区再就业中心这一载体,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解决就业问题;开展党员帮扶结对活动,弱势群体救助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等,使社区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作用更加突出。

5.抓特色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要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不再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它已打破了文化视角狭窄的格局,而是积极介入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使社区文华具备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科学发展观认真思考、统筹社区文化发展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打造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发展。

社区建设发展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会议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村民自治和村级组织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民函〔*〕288号)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现就我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广大农村基本建立,并显示出巨大的政治优势。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出来。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我县和谐社会建设,影响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对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传统城乡关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在城乡空间合理聚集、构筑城乡一体文明,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实现城乡良好互动、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村民自治,提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推进和谐*建设。

(二)基本原则。⑴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农村社区建设成果的标准。⑵扩大民主,村民自治。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提升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⑶依靠群众,广泛参与。培育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性互助和自娱自乐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⑷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和各方的物质帮助进行整合,使之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⑸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贪大求全,要突出特色、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力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以建立社区工作平台、健全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满足群众需求、强化农村社区服务为着力点,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志愿者组织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农村社区规模以现有建制村为基础,一村一社区。每个乡镇选择不少于2个以上基础设施好、班子强、群众基础好、交通便利、环境卫生整洁、有文体活动场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村。试点确定后报县民政局备案,县里从中选择10个村作为全县试点,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工作上重点指导。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从*年开始,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为我县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经验和方法。适当时机,县里召开现场会,总结典型,推广经验,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三、明确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一)搭建农村社区建设平台。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日”活动,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组织、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以现有村级办公场所为基础,通过新建、改建、腾让、整合、租赁等形式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应包括“六室三市两栏一园一校一场”,即办公室、协会室、警务室、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慈善超市、便民超市、农资超市,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幼儿园,居民学校,文化健身广场。

(二)成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副主任由村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人、专业经济协会负责人和热爱农村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团员青年组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在村“两委”领导下,定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同时依托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社会救助互助协会、慈善协会、老年协会、拥军优属协会、红白理事会、民间纠纷调解协会、治安巡防协会、计生协会、文化娱乐协会、居民读书协会等组织,各协会的负责人列席村民代表会议,参加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参政议政,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的外延。

(三)完善三种机制。即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契约化管理机制和协会章程约束机制。为使《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各村要把一些难以落实的内容,比如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制成合同,与村民签订契约,并由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同时各协会要制定协会章程,通过《章程》服务并规范会员行为。

(四)健全农村社区三个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各乡镇、村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与县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共同服务于农村社区。根据农村社区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资源,规范各类服务设施,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优良品种推荐、务工信息、科技培训、供求信息等公共服务进社区活动。二是完善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各种协会组织,发挥农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协会组织章程健全、制度完善,并上墙公示。三是完善农村社区专业经济服务体系。按照“一业一会”、“一品一会”、“一社区若干会”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为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提供经济保障。

(五)扎实开展十项服务。一是开展农村社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慈善服务。依托救助互助协会、老年协会和慈善工作站、帮扶协会,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新型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解决好独居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五保对象、低保对象等困难家庭和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帮助弱势群体和外出务工人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有条件的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建立农村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托老所)。二是开展农村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依托便民超市和农资超市,建立集日用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集中配送、连锁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体系,解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依托红白理事会,提倡节俭生态办婚丧事,推行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开展农村社区社会平安服务。依托民间纠纷调解协会、治安巡防协会和社区警务室,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民事调解、农民维权、社区矫正、群防群治活动,维护农村社区安全稳定。四是开展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依托社区卫生室,搞好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提高农村社区人居环境质量。五是开展农村社区文体教育服务。依托文化娱乐协会、居民读书协会、居民学校、文体活动室和文化健身广场,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教育活动,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六是开展推进环境卫生服务。依托环境协会和《村规民约》,发展并保持村内环境整洁,做好绿化工作。七是加速经济发展服务。依托各类专业经济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领村民发展经济,发家致富。八是开展就业服务。以就业协会为依托,帮助村民外出务工或在县内、村内就业。九是开展为民服务。依托村为民代办服务站、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县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为民代办项目。十是开展计生服务。以计生协会为依托,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提高人口素质服务。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确保试点和整个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县政府成立*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按照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求,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意见、试点方案,尽快召开会议对这项工作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参与,按照各自职责,认真抓好相关业务进社区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调查研究,搭建平台,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通过各级各部门努力,尽快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二)建立投入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他部门要尽量把财力和争取的项目资金向社区建设试点上倾斜,市县包村部门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民政部门要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社会救助、慈善帮扶设施,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各乡镇要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设立专项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各村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社区建设经费,培育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民间组织和兴办社区公益性事业。小城镇建设、文明生态村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其他支农经费要与农村社区建设对接,形成部门齐抓共建的合力。要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提倡乡镇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发展篇6

一、社区建设回顾:

区委、区政府顺应时展的需要,坚持高标准、高站位,狠抓社区建设,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迎难而上,全力攻坚,辖区各单位和广大居民密切配合,社区共建,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各个社区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改革城市基层管理机制,搭建了社区发展平台。一是社区划分趋于科学合理。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我区在年初对社区规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调整后的社区一般都在2000户6000人以上,社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整合,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便利;二是社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全和完善了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同时,社区老年协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组织得到培育发展;三是社区民主自治取得了新进展。今年8月份我区对65个社区居委会的234名社区干部成功地进行了直接选举,充分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是我区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二)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经过几年的社区建设实践,我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两室”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以我们建设大街办事处为例,社区建设之初,我办各社区办公房面积均不达标,活动室更是无从谈起,幸福里社区甚至没有办公室,一直在主任家中办公,条件非常艰苦。借社区建设的东风,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优势,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投资20万元为交运里、文明里两个社区新建和扩建了4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活动室,协调市开发办、区房管局和交通房地产公司等单位,解决了秦皇、新征里、幸福里社区“三个一百”问题。同时,在煜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光华路小区住宅楼中,为上秦社区预留了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居民活动室。目前,我办6个社区除上秦社区外,已有5个社区完成“两室”建设任务,上秦社区也将在明年8月,随着新开发小区住宅楼竣工验收,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活动室即可到位。在“两室”达标的同时,加大现代办公设施建设力度,为各社区配置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橱柜等,为秦皇和新征里社区配备了高档次的电教设施,社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三)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街、居改革前,社区干部的素质相对较低,因受思想意识、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区干部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能力水平偏弱等问题,因而造成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差、流动性大,干部队伍极其不稳定。自从2003年12月公开招聘社区干部以来,社区干部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办新招聘的24名社区干部中,大学本科8人,专科10人,高中、中专6人。大学专科以上占75%,而招聘前仅占9%。平均年龄从46岁降低到33岁,平均降低了13岁。这24名社区干部经过组织的教育、培养,实际工作中的锻炼、磨砺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顺利地通过了居民选举,得到了居民的认可。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方面也得到较大改善。

(四)社区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治安部门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狠抓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在各社区建立警务室,实现了“一区一警”,组建了社区巡逻队,加强群防群治,社区内发案率明显降低。(2)社区环境更加优美。社区环境代表社区的整体形象,为此,全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狠抓社区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社区环境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我办以“百日行动”和“三城同创”活动为契机,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拆除了辖区内临建、违章建筑35处,清除各种垃圾390吨。对山东里、农乐里、文化里三个小区进行了道路整治和改造,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同时,在社区栽花种草,见缝插绿,大搞绿化、美化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3)社区文化繁荣活跃。全区在社区文化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氛围,活跃着秧歌队、腰鼓队、服装表演队、老年合唱团等一大批文体活动队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仅建设办就有晨晚练点7个,文化活动室6个,利用重大节假日及暑期举办各类演出120多场次,并多次在市区表演竞赛中获奖。先后投资近万元,购置演出道具、演出服装等,不断完善文体设施,壮大文艺活动队伍,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4)社区居民素质普遍提高。各社区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利用市民学校这块阵地,组织

社区建设发展范文

社区建设发展篇1 一、服务党员树形象,扎实做好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工作。 社区支部现有党员51人,下岗失...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VIP会员服务
限时2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