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践中期小结范文

栏目:美文分享作者:溪枫文库来源:溪枫文库发布:2024-05-03浏览:2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1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改革和探索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的毕业实践模式,保证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成为了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毕业实践性质和目的

 

毕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主要的综合实践环节,它是依据教学计划安排在修完本专业全部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践环节之后进行的综合岗位实践。

 

高职经管专业开设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第一,通过参加实际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用人单位,走进市场,提高适应岗位就业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巩固专业思想,培养爱岗敬业、创新精神,为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思想和能力基础。第二,通过毕业实践,广泛开展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岗位工作要求、企业业务处理等问题调查研究,接触专业工作,增强感性认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以就业为导向,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第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放弃利润,全力配合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需要把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功能加以结合,通过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用人单位获得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合格人才,减少岗前培训时间和费用。学校也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减少了校内实训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办学品牌,全方位实现校企双赢。

 

二、毕业实践内容

 

1.岗位安排。高职经管专业毕业实践的时间应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实践的具体单位和机构原则上采取学生自己联系,院校、系部、指导教师协助安排的方式确定,实习单位(岗位)的确定最好结合就业意向。毕业实践是综合性专业实习,凡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内容均属于实践内容的范围。但由于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环境、条件管理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到过多的岗位上去体验、实习锻炼,应结合具体实践单位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重点实习。

 

2.工作内容。第一,了解实践单位组织结构、主要岗位职责和相应管理制度;熟悉实践单位主要业务及工作流程;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即开展调查活动,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调查完成后要形成实践机构(单位)调查报告。第二,完成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总结记录;按要求在毕业实践期间填写毕业实践记录,可以采用日志、周志、要点摘记等形式。实习生对实习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处理的关键问题、感受较深的实习体验等“闪光点”进行记录,进行反思,重点反映工作内容、自我感受、个人专业认识方面的成果,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深度。第三,评估个人实践工作情况并进行总结,发现工作或业务处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毕业实践总结报告。这是对毕业实践过程的全面总结,是表述其实践成果、代表其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资料,是实习过程、体会、收获的全面反映,是实践技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今后学生顺利就业和适应岗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三、毕业实践成绩评定

 

由于毕业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外两个教学场所,因此企业要参与教学指导计划制定、实践进度监控、实践教学评估、制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既要体现目标与过程相结合,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坚持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检查的经常化、严细化,突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动态监控职能。

 

一般来说,毕业实践成绩由实践单位评价(3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40%)、答辩成绩(30%)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下列条件评定: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毕业实践各阶段所要求的工作;《毕业实践手册》填写质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及遵守纪律情况等。实践单位成绩由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和指导教师给出,按五级计分制评定。答辩成绩由所在专业毕业实践答辩小组评定。答辩会上由教师对实践工作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问题,学生当面做出回答、解释,以便了解学生毕业实践工作情况。答辩的程序是:首先学生(约用10分钟)简要报告毕业实践工作情况,然后答辩小组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2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此环节中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实际训练,既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为进入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阶段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为例,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若干想法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毕业设计选题面狭窄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主要有结构、施工、岩土和造价方向,选题面相对狭窄,且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居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提供详细的毕业设计任务书,里面明确了设计内容和进度安排,学生毕业设计只是在预定方案下进行的一次大作业,设计难度不大,但任务繁重。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指导教师多年来均指导相同类型的题目,内容大同小异,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脱轨,没有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就业影响及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八学期,此时大多毕业生已顺利签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要成绩合格,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万事大吉,根本没必要在毕业设计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根本不能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毕业设计;而少数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准备研究生面试和复试的工作也牵扯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多少都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加上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本身不够重视,忽视了毕业设计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全面热身”,从而白白浪费大好良机。鉴于以上种种情况,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

3.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

南京工程学院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中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考勤和过程管理,但毕业设计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因参加招聘会、面试、复试等原因不定期缺勤,而且毕业设计中后期需要电脑,部分没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无法将台式机搬到固定教室做毕业设计,使得考勤制度流于形式。另外,毕业设计周期相对较长,期间指导教师还有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有时对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而放任自流,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导致设计进度严重滞后。毕业设计前期松松垮垮,而后期通宵作战几乎是每年毕业设计都有的一个现象,这样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4.毕业设计参考资料缺乏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需的图书、国家规范、技术规范、标准图集及相关行业标准数量少、更新慢。笔者发现做结构和施工毕业设计的学生往往一组或几组共用一套规范和图集,做深基坑、公路桥梁等毕业设计的学生相关参考资料更是匮乏,主要依靠指导教师一周两次的辅导和网上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而且机房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关计算软件配备不齐全,学生的计算基本都是手算,没有配备必需的电算内容,即使有的毕业设计有电算部分大多也是采用盗版软件或者功能不齐全的软件计算而得,这种种因素客观上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展和质量。

5.毕业设计考核方法不科学

毕业设计考核方法的公正合理是学生对毕业设计持认真严谨态度的“命脉”。目前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考虑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面的权重,但具体操作也有一些弊端。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相对真实可靠,但评阅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了解寥寥,仅凭批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短时间内给出成绩。而答辩小组最终给出的成绩也有待商榷,因为受答辩时间和答辩问题所限,难以全面评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缺乏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考查。另外,各评阅小组、答辩小组之间由于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导致各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二、深化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针对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学院从时间安排、选题方式、过程指导、评阅答辩等方面着手,围绕着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条主线,开展以工程为背景,实行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根据实际情况改进选题工作

从近几年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分布在生产和管理一线,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步的选题工作尤为重要。选题要结合工程实际,提倡“真题真做”,避免“假题假做”,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为了保证人手一题,要求指导教师多方面、多渠道采集课题:可以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就实际工程项目选题;可以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方向拟定设计或研究题目;可以结合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兴趣特点拟定课题等等。等选题集中后,学院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所有选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量饱满、实践应用性强。同时,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双选,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分组和指导教师配备。

2.提前准备,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将毕业设计的任务布置提前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进行,这样做实际上增加了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在寒假前组织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安排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指导教师可提前向学生发放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利用假期闲暇时间认真思考毕业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提前做好资料收集及CAD等基本功的训练工作。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开始后第1~2周为毕业实习阶段,主要任务是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和内容进行专题调研。第3~4周为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通过大量查阅与自己课题相关的资料、规范和参考文献,深入消化吸收,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开题报告。一份好的开题报告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题任务的深刻理解,减少毕业设计适应的时间和起始阶段的盲目性,也为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设计进度、过程管理、质量标准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

(1)毕业设计期间必须明确指导时间和地点,指导教师每周不少于两次到毕业设计教室检查督促,随时解惑答疑。毕业设计期间必须制定详细的考勤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明确考核扣分标准,指导教师应亲自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做好记录,对于因为参加招聘会、面试、复试而缺勤的学生严格规范请假制度。

(2)指导教师应及时检查和批阅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成果,并将批阅意见当面反馈给学生,在布置下周任务时要求学生一并修改已有问题。指导教师应将学生各阶段的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并作为最终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为防止同类型课题的学生相互抄袭,要求每位学生口头表述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并注意其设计成果所采用的设计条件是否与各自任务书一致、计算书的内容是否与各自图纸一致。

(3)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实施选题—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三期检查制度。初期检查包括学生的选题和开题,选题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在双方互选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开题则检查其在大量阅读消化吸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的技术路线、方法手段和进度安排等是否合理规范、切实可行;中期检查包括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阶段成果是否和任务书一致以及后期的进度安排等;末期检查的重点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汇总、评阅答辩过程记录以及后期的成果展览和工作总结等。

4.建立毕业设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对南京工程学院这几年毕业设计成果的整理,计划在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网上建立毕业设计版块,该版块下设有结构、施工和造价、岩土、交通四个专区,每个专区下再设有规范专区、图集专区、设计手册、设计指导书、优秀作品展示等二级专区,学生通过该网站可以方便地下载设计资料、观看优秀作品展示。此举措不但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独立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学院计划每年举办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览,邀请学院领导、教务处领导和校内外同行专家、部分用人单位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工作和交流经验,总结成果与不足。通过举办毕业设计成果展览,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地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使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并不断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5.改良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

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和考核过程的公平合理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发挥的关键。毕业设计成果评价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个环节按照4∶3∶3的权重计算而得,各环节独立评价,互相不交流、不影响。

(1)指导教师成绩由学生各阶段成绩加权平均而得,各阶段成绩主要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工作态度、出勤表现、毕业设计进度、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等以百分制综合评分。评阅教师考核主要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是否饱满、毕业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和图纸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最终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只有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后的设计成果才可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成果参加答辩。

(2)严格毕业答辩考核制度。答辩小组由四名以上专业教师组成,答辩前,每位学生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介绍其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答辩小组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提出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设计质量、工作能力、口头表述等方面综合评分,每位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成员要进行当众点评,点评结束后当场公布每位学生的综合评分,以确保最终答辩成绩的公平、公正、公开。

(3)综合评分为90分及以上的学生根据自觉、自愿的原则可参加学院争先创优的公开答辩,公开答辩必须聘请校外设计、施工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五名以上。而综合评分60分以下的学生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一般放在暑期进行,答辩组成员主要由学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参加,对于二次答辩还是不及格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必须跟着下一届学生重做毕业设计。

6.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

鉴于学院毕业设计教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学难度大的现状,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渠道,加强与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利用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也愿意到已签约的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缩短工作磨合期。学生在校外开展毕业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工程,使毕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通过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也为企业发现和吸纳优秀人才提供了一种便捷可靠的途径。但要注意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工程师联合指导制度,以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加强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每周汇报毕业设计进度,每两周返校接受毕业设计成果检查,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限期整改,否则取消校外毕业设计资格。

三、结语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3

1.传统毕业设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制度形式化导致的重复使用现象严重,由于规定毕业设计题目每生一题,三年不得重复,而每个教师所指导学生均在6~8名,导致每年毕业设计只有题目变化而没有内容变化,实际为重复使用。(2)实验条件较差,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实验条件,受实验室场地不足、实验设备匮乏或紧张的瓶颈束缚,导致相当大部分学生只能闭门造车,甚至抄袭他人作品,使毕业设计结果粗糙、质量低劣。(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科学导致的抄袭现象严重,毕业设计通常是在大学四年级中后期启动,在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内,学生首先要接受课题,理解内容,掌握工具;然后要完成设计方案,调研论证,实施试验,分析总结,撰写论文,答辩等;同时又要面临来自就业、考研等方面的综合压力,时间上的紧迫性与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导致学生从网络抄袭等问题严重。(4)学风、教风与师德缺陷,导致部分教师责任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郊区办学造成了教师与学生间辅导交流时间极少,有研究生的导师将本科毕业设计全权交由硕士研究生负责,从形式和本质上都失去了本科毕业设计的意义。个别教师与学生也将毕业设计创新争优作为了一种为学习成绩不佳而获得破格学位等的手段。

2.专业分流机制下毕业设计运行机制造成的新问题。

(1)大类招生造成学生对专业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专业知识学习不足的问题,导致前两年实践教学环节的泛而不精,浅而不实,大部分无法与此后的专业实践环节衔接。(2)个别学生虽可已通过相关的专业竞赛补足专业实践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实际都无法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基础实践环节,影响了此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分流办法导致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下降,分类指导与学生特色培养无法实现等。综上所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二、改革与创新

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时间改革是研究参考国际工程教育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工作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分解为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基础设计阶段包括从大学第四学期末启动专业分流前到第七学期启动详细设计前的学习阶段,打破原有毕业设计“时间固定、立题随机、选题被动”的传统模式,可以把学生本科阶段完成的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学习成果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按照人才培养出口的能力要求,“自顶向下”地促进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毕业设计为实践教学时间改革的观察与考核点,总结凝练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立题选题、提前实施等创新模式,检验工程教育的实效,为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空间改革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着重研究以“双团队”满足“三需求”的毕业设计运行创新模式进行改革,即:构建教师团队大类立题、学生团队大类选题的“双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满足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改革创新内容包括:

1.在运行机制方面

将毕业设计划分为基础和详细设计阶段,分阶段提前实施。结合实施试点专业大类招生改革,将基础设计与各学期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前安排在学生专业分流学期前各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中,实现毕业设计的分层化和连续性,即克服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带来的弊端,也完成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然后在第八学期集中进行的详细设计阶段中,完成提高毕业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的工作。

2.在培养内容方面

强调各学期中设置的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各学期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相关这一改革的创新举措。结合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由教学团队负责安排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基础设计任务,如市场调研、工程计算、零件设计、单元设计、数据分析案例设计与竞赛等等,在最终设计阶段将各学期模块化学习的成果总结、深化、提炼为符合专业能力要求的毕业设计文件及成果。这种积累的过程和学习成果可以增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自信和成就感。教师指导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志向和能力要求,综合考虑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确定并指导学生从事自己想设计、能设计、能成功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原有机制下的形式化、盲目性和抄袭等现象。

3.在质量保障方面

,学生可以把各学期的课程设计、综合实验,课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学习成果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既保持原有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又为后续毕业设计环节中强化毕业设计深度奠定了基础。在详细设计阶段,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完善最终设计文件编写、期刊论文撰写、申请专利等强化毕业设计深度的相关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一致性,有效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运行

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研究构建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与运行机制,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实验对象,该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三个本科专业,选取其中自动化专业为例,具体研究与实践内容如下:

1.分流前培养。

重点研究在学生专业分流前专业基础实践环节与进入专业分流后专业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方法、措施与管理。由于分流前的前两年教学主要以基础课为主,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双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参考国际工程教育设计模式,将该阶段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学习成果有机结合,开展教师团队立题和学生团队选题,结合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构建与各种大学学生竞赛紧密结合的电子电路设计、智能监控装置设计、小型智能仪表设计、小型电源设计、简单控制装置设计等多个大类实践学习团队,每个大类的团队按模块分为若干模块,如:传感器模块、器件模块、软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模块设计、干扰抑制模块设计、电源供给设计、结构件设计等等。打破原有毕业设计“时间固定、立题随机、选题被动”的传统模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培养,实现毕业设计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时间改革的基础阶段培养,以及空间改革的“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目标。

2.分流后培养。

实施应用型、工程一体化目标培养教育的详细设计阶段,研究衔接专业分流前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形成的基础,从学生初步了解工程知识的认知阶段,到理解专业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专业技能,逐渐培养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主干实践教学以若典型工程设计与实施的案例为载体开展教学,尤其是以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的工程科研项目为载体,依据“双团队”和“三需求”培养方法,将该阶段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开展教师团队立题和学生团队选题,组成与学科专业各项竞赛相关的智能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工程系统设计、集散控制系统集成与设计、检测与控制装置设计与研制、智能仪表设计与应用、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大功率电源系统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图像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设计等多个大类和模块的团队,使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主线贯穿于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全过程,主线两侧每学期设置的基础设计实践性环节均以科研和竞赛项目为导向,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汇集到能力主线上,最终使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相对完整的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等。

3.实践结果。

实践研究结果统计分析了2010—2014年共5年时间的自动化专业75~85名/年学生毕业设计状况。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一个题目,3年内不得重复使用,2010年至2013年毕业的学生均是按照传统方法实施毕业设计的学生,2014年毕业的学生是依据改革后的运行机制培养的学生,分别从教师结构、设计题目来源与类型、学生参加竞赛和工程实际项目、就业状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表1毕业生指导教师人员结构表明,教师的学历在逐年提高。从表2毕业设计题目来源统计知,2010年至2012年虽然每年毕业设计的应用性实际工程项目在增加,但虚拟的题目环视占据了一半以上,2013年,尤其是2014年该实施项目以后,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企业、竞赛等工程项目用于毕业设计的比例增长迅速。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切合实际的工程设计、装置研发、企业技改题目增多了,而虚拟的仿真与假设的理论研究显著减少了。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与企业工程设计、装置研发,企业技改等实际项目的学生人数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11年至今已有21个团队先后获得西门子杯、A-B杯、电子设计竞赛、电子技术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全国特、数学建模大赛等一等奖和二等奖57项,尤其是获得2014年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唯一的特等奖。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面发生了较大变化,2012年前就业大部集中于国企和民企的状况在2013年后发生了较大变化,2014年的就业已在国企、外企、事业、民企、读研和出国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均衡发展。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宽口径、实基础的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倡导职业规划,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学风建设,最终实现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提出了基于毕业设计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涉及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培养内容方法、质量保障三个方面,通过对目前在校和以往毕业的四届学生在分流前后的实践教学培养与对比实践,说明了该改革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培养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该改革创新的相关措施对提高工科其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工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38-0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将合作学习与传统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工作相结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作者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用于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效果,有效实现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工科学生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集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它是提高工科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可以反映学生大学阶段培养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也能反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能力。目前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包括如下:

1.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创造性、e极性匮乏。当前的工科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大都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讲为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是被动接受的,无法亲身接触现实的科研环境,缺乏主动设计毕业论文(包括选题、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等)的机会和真正参与科研的实践。大学阶段大量的被动学习,压抑学生的创造力、限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埋没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甚至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调研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能力都不具备,这样很难紧跟本领域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阻碍了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就业的前景。

2.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协同合作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不足。传统的大学教育,一般强调个人奋斗,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自学,大都是靠学生的个体努力“单兵作战”,即使有一定的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往往也缺乏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由于平时缺乏相应的系统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缺乏高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在毕业论文实践进程中往往缺少团队的协同合作,很难形成聚力高效的完成共同的任务。如果习惯于个人奋斗,毕业后即使个人能力突出,但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必要素养,也很难迅速适应工作角色和状态,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去。

二、合作学习教学改革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作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将合作学习与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形式相结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培训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结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创新、协作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向认识、反思、产生新知识的高级阶段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崇拜知识向挑战知识的创新模式转变。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工作中。通过紧密联系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课题组成员定期讨论、集中完成共性实验、定期进行课题组进展报告、教师指导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倡导“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行”,从中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效果。应用改革的“合作学习”方法,笔者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指导两届共12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其中2015年毕业生4人、2016年毕业生8人,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5年毕业生2人一组开展相近课题研究;2016年毕业生4人一组开展相近课题研究,相近课题名称列于表1中。12位同学均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论文优良率达到了83.3%。学生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由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篇。

三、教学改革经验

以下分享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1.设置紧密联系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通过设置研究方向一致、内容相关性较高且联系紧密的论文选题,使参与文科毕业论文学习的学生在论文内容上具备“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

2.组织课题组学生进行内部讨论。由教师设定讨论题目,课题组学生定期对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手段、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进行自主讨论。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轮流选做PPT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成员提问,并由讲解者回答问题。当各小组成员对于讨论观点分歧较大时,小组成员应集思广益,并自动推举出中心发言人,以便投入竞争式的课题讨论之中。小组讨论时,要求首先对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转入中心题。这样,就有了一个由进入中心的循序渐进过程。

3.集中完成部分共性实验。在各课题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课题研究中设置部分共性的实验内容,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共性实验,分别获得各自的研究数据。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协调。

4.定期进行教师参与课题组进展报告。由教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对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手段、试验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个学生轮流选做PPT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合作学习还可以活跃学术气氛,促进教学相长,有利于激发和锻炼教师的因材施教意识。

5.教师指导与合作讨论相结合。教师经常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在指导过程中,对一些存在的共性问题或重要内容,安排学生自主讨论,再结合教师的讨论最终形成实验方案或解决办法。

四、展望

合作学习方法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推广到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相关工科专业以及理工农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对激发这些专业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在协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协作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白非,徐立清.注重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7,(8):20-22.

[2]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斯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育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孙法海,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张东旭.合作学习运用于酶技术教学的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4,(6):83-84.

[4]董,王郑隆,杨云乔,夏丽丽,王璐,张东旭,柯乐芹,肖建中.杏鲍菇的菌株筛选与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5):782-786.

[5]徐立,王阳,张东旭.低聚果糖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广角,2016,(1):35-37.

[6]和岚.外语教学中课堂讨论的运用[J].大学教育科学杂志,2005,89(1):56-58.

[7]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1995-12-29.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 制度建设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直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本文结合教研室多年毕业设计指导实践,分析了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一、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整体水平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地方高校本科生生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教学工作量年年增加。因此,教学质量不可避免的下滑,在毕业设计中集中表现出来。例如:文献检索、阅读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课题;写作能力较差,论文东拼西凑等[1]。

2.学生投入精力不够

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安排在第八学期,正是毕业生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候,有的忙于找工作,有的忙于见习培训,有的在针对性地提高实践技能,有的考研、考公务员,因此,很多同学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不少学生是匆匆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3.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毕业设计一般实施指导老师负责制,指导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有的指导老师从学生求职角度着想,无形中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忙科研、忙职称,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课题类型多年不变,毫无新意,对毕业设计疏于指导。[2]

4.过程管理不到位

基层管理部门在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管理上具体的操作与管理措施不健全,缺乏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答辩资格审查等机制[2]。另外,现在的毕业设计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管理不到位,重格式,轻内容。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毕业设计构建一个核心的智慧平台

一是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以老带新,优化利用师资力量,在团队中学习和提高;二是指导老师走出去也请进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和学习,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提高和约束指导老师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2.提高实践教学要求

首先要从行动上重视实践教学,按照理论课的做法从严狠抓,学生工作不到位就必须付出不及格的代价,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其次改变一个指导老师负责一个班的做法,而是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指导老师只负责其中一组,提高指导效果和指导质量,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

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阅学生成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做到学生成绩评定的教考分离。指导老师首先针对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分,但不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学生评阅成绩的评定采用专家组集体评阅,或多人评阅以及无记名打分的形式,以保证评阅和打分的公平性[3]。为了合理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答辩小组成员建议不少于5人,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25分钟。答辩委员会根据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结果,重新评审总分高于85和总分小于65的毕业论文,一方面从中选拔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院的公开答辩,另一方面,问题突出的学生退回修改,组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给予不及格成绩。

4.严格考勤制度和教学督查

指导老师每周至少和学生有一次不少于两小时面对面的指导交流,毕业生自己详细记录每次指导过程,包括进度督促、解决的具体困难以及针对性的建议和期望等。同时,学院成立了毕业设计督察小组,不定期检查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对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与态度懈怠的学生提出批评,促使其及时改正,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4]。

5.落实奖惩制度、加大经费投入

虽然各高校已经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没有落到实处。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毕业设计相关的奖惩制度,造成指导负不负责结果都一样。因此制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管理规范和奖惩措施必不可少,将指导工作量化规范化,同时将毕业设计指导与奖金、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

6.构建基于网络的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因而倡导一种快捷、高效、实用、充分满足学生对毕业设计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方式显得尤为必要[5]。国内很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工作,重庆邮电大学构建了一个集成专业适合度、学生兴趣度和教师期望值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选题效率和师生满意度[6]。淮北师范大学采用、SQL Server开发了一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线管理系统,实现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在线交流、论文格式校验等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功能[7]。因此,借鉴和学习其它高校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本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规定和专业要求,基于网络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管理软件,建立学生、老师、管理者三方面的关联和互动,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学生、指导老师、管理者三个主体,问题的形成已不是一朝一夕,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立竿见影,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强过程管理, 严格实践教学环节,加大经费投入,帮助同学们在大学四年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屈霞,邹凌.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43-144.

[2]李长波,赵国峥,黄玮.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制度的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6):40-43.

[3]杨平,马进明,王志萍.工科学士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8(6):111-113.

[4]丁光惠,唐正连,杨伟,冯中强.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4:327转487.

[5]刘跃,邓维斌,黄蜀江.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282-284.

[6王洪福,张伟平.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6):130-134.

作者简介: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6

论文关键词:土木专业;学生就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是其重要功能之一,使学生顺利就业就成了各高校的重要工作,但近年来高校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学生就业显得更为迫切。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招聘企业几乎都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实践工作经验就成了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学生实践经验的锻炼主要是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来实现。但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未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同时,学生就业与考研对毕业实践教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协调好学生就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提高毕业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现有实施模式及存在问题

1.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进行,时间一般为8周左右,实习单位常为工程施工、设计、监理等企业,一般采用学生在岗实习的方式,以提高其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为主。毕业实习完成后,学生仍要返回学校,提交实习报告、实习记录等相关实习成果,经考核后获得学分。在第八学期初,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调研完成后,毕业设计开始进行,时间一般在14~16周,题目多为教师出题,内容以结构设计、造价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生就业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方式,以“学生主导型”为主,以学生自己联系为主。一般在第七学期开始,学生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联系就业单位,一般通过参加人才招聘会、投递求职信、家庭关系找工作,期间可能会参加很多次面试、招聘会或与单位沟通联系。校方主要为学生搭建就业推介平台,组织招聘会、联系相关单位、向企业推介学生等,为学生就业提供培训、指导、宣传等相关服务。

3.存在问题

就土木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的现有情况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效果不理想。就现有实施模式来看,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一则因毕业实习短暂,对于长达几年或几个月的工程项目施工或设计而言,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工程项目的全程,只能了解到某一分项工程的施工或者某一项目设计的局部,实习内容显得较单一。二则学生虽然表面看似在顶岗实习,但企方指导人员指导管理力度不足,仍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而校内指导教师由于还有其他教学任务、距离实习地点较远、指导学生数量较多等原因,指导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学生实习完全靠自我管理和摸索,实习效果无法保证。

对于毕业设计而言,设计题目是多位教师自编的“假题”,与企业生产项目相关的“真题”很少,设计条件和要求比较理想化,不太切合生产实际,学生综合“实战”锻炼价值不高。另外,毕业设计题目与实习内容联系又很少,仍需重新进行前期设计调研,但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学生在15周左右时间内完成结构计算、毕业答辩等任务,时间已经非常紧张,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设计调研,必然影响到设计质量。

(2)学生就业影响毕业实践教学。从第七学期开始,学生便开始找工作和考研,由于就业困难,学生找工作也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一般在第七学期主要忙于考研,第八学期主要忙于外出找工作,肯定会影响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能够真正用到毕业实习和设计上的时间很少,特别是学生自联实习,由于过程管理不到位,很多学生几乎不参加实习,完全是抄袭或自编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的各种成果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完成。

(3)毕业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联系困难。随着各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需要更多的实习单位来安排学生实习,而各建筑企业因安全责任、利益关系等原因,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持排斥态度,使得联系实习单位成了每年毕业实习开展的一大难题,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要耗费大量精力、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实习单位。同时,招生规模扩大和人才市场变化使学生就业也 越来越难,除了增加自身竞争力以外,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聘更多的单位、参加更多的招聘会,才能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4)学生缺少实践经验而影响就业。由于实习时间较短、过程管理与指导不足、就业影响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现有的毕业实践教学实训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而土建类企业招聘人员时对实践经验要求又特别高,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因实践经验不足而影响就业。就业难就会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对毕业实践教学影响就更多,进而得不到应有的实践锻炼,最后又影响到就业,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一体化改革

基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一体化角度把三者密切结合,合并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即工程师综合实践,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一体化。与传统模式相比,工程师综合实践体现四个内涵:一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为毕业实践教学且全部顶岗进行;二是就业单位联系与实践单位联系相结合;三是毕业实践过程与岗前实习培训相结合;四是学校实践教学考核与单位岗位能力考核相结合。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在工程师综合实践模式下,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与传统模式相比,综合实践的内容也相互结合,内容组织也有较大不同。就综合实践内容选择而言,主要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来选择,适当考虑其专业方向,一般包括工程施工、结构设计、工程监理(或管理)等,以达到岗前培训的目的。就实践内容组织而言,前期以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训练为主,时间增加到12~16周,相当于过去的毕业实习,施工方向的以参与现场施工为主,设计方向的以学习结构设计方法为主;后期以设计能力训练为主,相当于过去的毕业设计,时间仍保持在14~16周,施工、管理方向可选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方向选建施图和结施图设计。就实践内容相互联系而言,要注意前期实训内容与后期设计内容的联系,要把实训内容当作毕业设计题目的调研,结合自己参与的工程项目与工作岗位,从实训中发现问题而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实践单位真实的工程项目,也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设计任务。选题完成后,组织学生毕业实践中期总结汇报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自此进入毕业设计环节。

2.就业单位联系与实践单位联系相结合

鉴于就业单位和实践单位联系均联系困难,完全可以把二者相互结合,就业单位和实践单位联系同时进行。在单位联系前,学生要准备自我推介资料,比如自荐书、求职书以及相关材料,同时学校为每个学生发放学校介绍信、实践单位联系函、实践协议书和就业协议书等材料。一般进入第七学期,学生就可以开始联系就业或实践单位,单位联系一般有学生自主联系和学校推荐两种。学生自联就是学生通过家庭、亲戚、朋友等人际关系或参加各类招聘会自己联系实践或就业单位,学生自联要结合自己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等因素,联系单位不仅要待遇好、有前途,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联系实践或就业单位,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和合作单位安排部分学生到该单位进行实践或就业,二是通过人才招聘会来安排学生实践或就业,三是利用往届毕业生资源推介学生实践或就业。

无论采用何种单位联系方式,均有就业和实践两个目的,学生首先要考虑能否就业,以就业为首要目的。一旦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不仅要签署就业协议,还要签署工程师综合实践协议,将来实践单位就是就业单位,综合实践自然就成了岗前培训。如果单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经验等不很满意而不愿聘用,学生再提出到该单位进行在岗实践,争取单位为其提供综合实践和表现机会,同时签署工程师综合实践协议书,一旦找到实践单位,学生不仅获得了工程师综合实践机会,同时给单位一个考察自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果实践过程中表现好的话,将来仍有被该单位留用的机会。

3.毕业实践与岗前培训相结合

整个工程师综合实践环节既是毕业实践教学,同时又是学生就业前的上岗培训,整个过程都是在实践单位顶岗进行。实践内容完全由实践单位相关人员依据本单位业务和岗位需要会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拟定,学生每天的工作内容完全根据岗位职责而定,严格按照企业在岗要求,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习、设计与训练,学生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获得学分,又得到了岗前培训机会,具备更多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实践中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要求,主要由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只需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即可。对于那些已签署就业协议且在就业单位实践的学生而言,实践企业就是未来的工作单位,近一年的工程师综合实践自然相当于岗前培训和实习,学生自己要尽快融入到企业工作环境中去,熟悉本岗位业务技能和工作方法,为以后正式工作打下基础,企业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正式的岗前培训。对于只签署实践协议的学生和单位而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尽力表现自己,以博得单位的认可而获得就业机会,单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仔细考察学生是否满足本单位用人需要,以免错过可用之才。

4.学校教学考核与单位能力考核相结合

整个工程师综合实践完成后,进入工程师综合实践考核环节,考核分学校教学考核和实践单位岗位能力考核,教学考核是学生是否获得学分的主要依据,岗位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工作能力、实践经验的评价,也可作为单位聘用学生的重要依据。学校考核成绩一般分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实践表现三方面,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其最终成绩。毕业实习成绩主要以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鉴定、中期汇报等内容为评分依据,毕业设计成绩主要依据设计开题、设计草稿(设计一稿和二稿)、设计成果(建施图、结施图、计算书等)、毕业答辩等方面评定,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态度和考勤、纪律情况。

实践单位考核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包括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可以按照五级制评定。对于只签署综合实践协议的学生而言,单位要对其综合实践进行考评,提供工程师综合实践鉴定表,同时明确是否满足本单位用人要求,最终决定是否聘用,如果学生没被聘用,单位还要为其出具工作经历证明,以便于就业需要。对于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而言,实践单位只需出具工程师综合实践鉴定表即可,作为学校教学成绩评定的参考。

三、工程师综合实践保障措施

1.搭建完善的学生就业和实践平台

对学校而言,应该把学生就业工作和毕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采取各种方式搭建更多的、更完善的就业和实践平台,为学生就业和综合实践提供推介和服务平台。一是完善网络资源,在学校原来的就业网站上增加毕业实践教学服务内容,比如实践单位联系、毕业实践指导、岗位培训等内容,使传统的就业网同样具备为毕业实践服务的功能,同样可以完善教务网的就业服务功能。二是完善招聘会功能,增加招聘会实践单位联系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找工作、签就业协议,而且可以找实践单位,同时学校应组织更多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完善校友资源,建立校友信息资源库,利用校友关系推介学生就业或实践。

2.加强校企合作,拥有更多的合作单位

对于实践性强的土木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尤为重要,只有与地方更多的建筑企业加强合作办学与业务联系,建设更多的合作单位,才能拥有更多的学生就业和实践的资源,才能满足学生就业或工程师综合实践的需要。校企合作形式很多,可以是科研合作单位、合作办学单位,也可以是实践基地或友情单位,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联系单位,学校都应主动联系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学生就业和综合实践中来,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加强业务合作和友谊交流,作为学生联系就业单位或综合实践单位的资源。

3.成立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机构

工程师综合实践既是一个时间最长、内容最多、要求最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又是一个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实训环节,直接影响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需要成立一个工程师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专门机构和专人管理。领导小组一般由院长任组长,由负责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校内指导教师任成员,成员中还应有实践单位代表人员参加。校内指导教师最好由双师型教师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定期检查、中期汇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

4.修订教学计划、制定相关资料

工程师综合实践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对传统教学计划进行适当修订。可以采用“3+1”教学模式,即公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可在前三学年基本完成,第四学年主要进行工程师综合实践,需要对原来第七学期的部分课程修订到第五或第六学期完成。同时重新修订综合实践的学时、学分以及开设时间。另外,还要制定工程师综合实践的相关资料,比如实践协议书、实践单位联系函、中期实践汇报表、毕业设计选题表、岗位能力鉴定表等。

5.各部门的支持

工程师综合实践的实施除了所在学院以外,还要牵涉到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众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就业处主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单位联系支持,建设就业或实践平台、组织招聘会或向单位推荐学生,为学生签署协议提供技术支持;教务处主要提供教学计划修订、资料制定、实践教学组织等方面的物质和资金保障;学生处主要协助院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财务处主要保障综合实践的资金支持,比如指导教师补贴、学生实践补贴、实践单位联系费用、实践交通费用等。

四、结语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7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文结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范文

毕业实践中期小结篇1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VIP会员服务
限时2折优惠
回到顶部